抢占制高点,请看武汉这份清单→
12月3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武汉”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市科技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介绍科技创新驱动,实现动能转换,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等情况。光纤、光刻试验样机、三维闪存芯片、5G智能制造生产线领跑全国
,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展示的鲲鹏920处理器。
“十三五”期间,武汉地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29项,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名。2019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
“武汉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勇担国家使命,创造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市科技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 中国第一根光纤与多项国际电信标准、9纳米光刻试验样机、中国首款128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脉冲强磁场设施多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精密重力测量装置达到世界最高精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了最强劲的‘武汉力量’”。
科技创新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167.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69%,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17家,均创历史新高。
这位负责人介绍,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优势产业正向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已近万亿。与此同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支撑起武汉经济新成长极,为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通“最后一公里”
“十四五”组织
“卡脖子”技术集中攻关、
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
图为东西湖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
“‘十四五’期间,武汉将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企业栖息地、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开放协同创新示范区。
强化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集群,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供给能力。组织“卡脖子”技术集中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打造量大质优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争取院士专家支持,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培育数字建造与安全、智能设计与数控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好“一芯两网四大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标杆。
“中国车都”向“中国车谷”跨越
武汉经开区今年建成全国最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申报全国5G应用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