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5:53

以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

以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权威门户武汉首页 长江网 今天
国内城市以“大”闻名的,唯有大上海和大武汉。  大武汉因何而“大”?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这座以“大”著称的城市,正在进行新的思考与努力。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6:03

 上一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强化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4日,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出贡献。”  大武汉之大,不只在于地域之大,还在于实力之强,产业之强,创新活力之强,在“强”中见“大”。  在收官“十三五”、踏上新征程的节点时刻,从“大”武汉迈向“强”武汉,由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既是党中央和省委的寄望,也是武汉发展的内在要求。“强武汉”必然是综合实力高地   从经济规律看,中心城市成为资源要素“洼地”,才能成为综合实力“高地”。  12月6日,全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此前,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2020武汉数字贸易大会、第29届中国食博会、中国首届“5G+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第21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疫后重振以来,武汉的大事盛事接踵不断,人气不断高涨。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6:13

6日,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在汉开幕。记者詹松 摄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6:28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6:41

云区块链总经理李力在开幕式上演讲。图片来源于大会主办方
  这些盛会,从深层次看,正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持续聚集,是注入一座城市体内的“真气”。  “武汉的问题并非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各类资源和要素是重要推动力量。  唯足够强,才能担负起各项国家使命。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正全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对城市综合实力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多项国家战略叠加聚焦,既是政策机遇也是责任使命,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强起来的路径。  唯足够强,才能更好“一主引领”。武汉强则湖北强,资源要素的聚集,是为了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8月,历经12年建设,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终于画“圆”贯通。从此,一线串起黄石、黄冈、咸宁、嘉鱼、洪湖、仙桃、天门、汉川、孝感、广水、麻城、红安等20多个地、市,城市圈内所有地、市均可在15分钟内上高速,环线任何两个相邻地、市均可在30分钟内抵达。交通路网的织密和完善,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好条件。
武汉要强,产业必须强 “强武汉”从何而强?  本月,武汉四环线将主线贯通,这条飞驰在城市周边的环线,一线串联起“光谷”“车谷”和“网谷”,而在“比学赶帮超”活动中,位于武汉东北郊的“星谷”惊艳亮相,这些新兴产业,大大刷新了人们对武汉城市气质的印象。数据显示,武汉的“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近万亿元,“中国光谷”正全力向“世界光谷”挺近。与此同时,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支撑起武汉经济新的成长极。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6:53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7:20

四环线通过高速路网连通全国。统筹|陈昌设计|张莉
  “强武汉”既要做大总量,也要做强产业。支柱产业是撑起一座城市的“钢筋铁骨”。过去标志大武汉的青山钢、汉阳铁,如今被“光的谷”“芯的城”悄然代替。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这座城市向着更高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奔去。  武汉要强,产业必须强。面向未来,武汉的思路很清晰:将实体经济作为立身强市之本,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集中于发展数字经济、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7:32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7:45

科技创新:强武汉的“棋眼” “强武汉”从何处强?  12月3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  5年来,武汉地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29项,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名。中国第一根光纤、多项国际电信标准、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诞生在武汉。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在国家新征程中,“创新”被放到了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科教重镇必须担起的时代使命。  10月,武汉车谷迎来院士刘经南的工作站,这是“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结出的硕果。今年以来,由47名院士、37名专家引领光电子、人工智能、数字、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电磁能、氢能、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这一计划指向非常明显,就是要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培深培厚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7 10:07:57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以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