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3:50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八字铭文表明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
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其剑刃薄而锋利,经测试它能够一次轻松地划开20张白纸。这把青铜剑深埋地下2500余年,为何不生锈呢?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一是选材用料好;二是墓葬环境好;三是出土时带剑鞘,剑鞘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
越王勾践剑因制作精美,历经2500余年仍纹饰清晰,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尊盘:
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00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11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
专家认为,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的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当之无愧是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21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32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睡虎地秦简中有一篇《为吏之道》,论述了官员的行为准则,要求官员忠于君主、清廉公正、严格执法、勤政爱民,不可骄傲犯上、独断专行、贪财好货。
虎座鸟架鼓:彰显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43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4:55
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郧县人头骨化石:补写人类发展史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5:10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5:21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约100万年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两具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其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经专家研究、鉴定后认为,这是距今10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
专家认为,“郧县人”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材料的全面性、丰富性、可解决的学术问题几乎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引起世界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是补写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陶瓷中的熊猫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4 09: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