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2021,武汉,重新上场
武汉之于易中天,几番离归。6岁那年,从湘江而长江,易中天随父母迁居武汉。
湖湘子弟长成江城少年,乡音不改,平添几分汉味。
十八岁远赴天山,支援新疆;而立年又考回武汉,负笈珞珈。
此后,由武汉去厦门,再到今天的江南某处,潜心著述《易中天中华史》。
命运的钟盘上,武汉像那支轴心,易中天的岁月指针兜兜转转,另一端却始终牵系。
父亲在汉仙逝,他连夜奔回;做客武大课堂,席间人山人海;在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中寻根易氏家源,他还“喫”着面窝逛过户部巷。
2020年从1月23日到4月8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连推12期文章,关注抗疫,关注武汉。
这片江湖,从来不远
2020年12月下旬,易中天走到镜头前,开录《2021,重新上场》。
古稀之年,讲述熟悉的武汉地名和汉味小吃,他变回一个孩子。
发自肺腑的一句“人有病,天知否”,让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
他还念叨着“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
这是在武汉脍炙人口的歌曲《汉阳门花园》,作者是武汉歌手冯翔。
武汉抗疫期间,多少武汉人,听着这首歌,看着窗外飞雪渐远,数着樱花花期将近。
录制间隙,易中天聊起歌里那句“住家的卖清茶”:“清茶,就是大叶片泡的茶,过去有很多小茶摊,就摆在武汉路边。”
“这歌词,真好!”
他问从武汉来的工作人员“武汉添了哪些新地名?”对武汉来客的口音反应迅速“你不是武汉人吧,我的武汉话是十级”;还对带来的洪山菜薹赞不绝口,“太好吃了,网店网址把我一个。”
这一年,易中天曾计划回汉,却未能成行。
2021,他想回去看看
想回去看看,因为武汉人值得。
易中天曾在《读城记》里说,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率真的天性。
他们一旦认定你是朋友,就特别帮忙,特别仗义。
虽然脾气火爆,但火爆背后却是掏心掏肺的温柔。
这大概也是英雄之城“一枚硬币的两面”:硬如百炼钢,爱似绕指柔。
看看那些通宵达旦抢建火神山雷神山的人就知道;
看看那些在病床前,紧紧握住病人双手的医护就知道;
看看那些连楼都不能下,但也要学着做一碗热干面过早的人就知道;
看看那些重新燃起的烟火,还有在烟火里奋力奔跑的人就知道。
武汉人,是在水深火热中学会的坚韧和顽强,在冲突磨合中学会包容和率真,大难不死中学会的感恩和热爱。
浪奔浪流,塑造出这座活着就好的城市;潮起潮落,砥砺出铆起就不回头的武汉人。
处江湖之远,才更珍惜平凡的不易,才更不甘平庸地认输。
惟其如此,才能不负驰援的白衣天使;惟其如此,才能重返百舸争流的赛道。
这是武汉人,这也是中国人
哪怕万般阻隔,也要向着美好生活前进;就算逆行冲锋,也要守护彼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