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2:44

7年投入10亿元,武汉75座破损山体重拾青翠

一字形山脊勾勒出秀美的林际线,新修的绿道在林间蜿蜒,人们惬意地赏景、漫步、骑车……曾因开山采石弄得残破不堪的光谷黄龙山,正蝶变为怡人的山体公园。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3:07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3:16

修复后的黄龙山。何小白摄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3:28

8月23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发布《武汉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白皮书》:武汉历时7年下气力修复生态,75座、1.3万亩破损山体陆续“伤愈”,重拾青翠。
“百湖之市”武汉,亦是“百山之市”,全市共有大小山体466座,占市域面积的9.04%,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相依之城。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3:4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山采石、取土盛行,武汉众多山体伤痕累累。蔡甸区龙霓山下中原村支部书记周克祥回忆,以前采石场尘土飞扬,村民日夜不敢开窗。
关停采石企业,全域性、全方位修复破损山体!2000年以前,武汉采石企业多达300余家;2013年启动山体生态修复后,减至30家;2015年,基本关停。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4:04

修复后的黄龙山绿道蜿蜒。何小白摄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4:14

破坏容易修复难。破损山体涉及10个城区,受损程度不同,修复亦需“对症”。资金、人员、技术等,都面临困难。
“再难也得干!”武汉立法保护、专班督导、部门联动、资金支持……按“一山一策,一处一景”策略,逐座攻克。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4:39

黄龙山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绵延2公里的“龙脊”,被采石掏空,形成宽四五十米、深二三十米的纵向峡谷。2013年初,多次会商后,专家们想出办法:用城市建设弃土回填。一年内,7万辆次载重卡车运土上山,填坑整形,使“龙脊”重挺。复绿后,又在“龙脊”修建了绿道和驿站。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4:50

省了买客土回填的费用,又为弃土找到好去处。黄龙山弃土回填的修山创举,被荷叶山、金钟山等7座山体复制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8-24 16:45:17

俯视修复后的黄龙山。何小白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7年投入10亿元,武汉75座破损山体重拾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