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6:35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6:44

图4:中心城区10分钟医疗救治圈示意图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6:58

2、规划策略(1)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通过构建层级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补齐传染病医疗资源短板,使传染病床位数达到1.5床/万人的国家上限标准,打造国内领先的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卫生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2)全面增强医学科研硬实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打造高等级、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争取国家重大医学科研项目落地,重点谋划布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基地,全面提升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能级。(3)提升公共卫生精准防控力。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相关场所、人员、行为、物流等应用场景特征分析和疫情追踪,实现动态监测、精准防控。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7:12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7:23

主要从医学科研、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谋划。
(1)落实和争取国家医疗科研项目,新建重大医学科研项目。
依托同济医院,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依托长江新区国际医学创新区,建设国家医学健康研究中心;依托江夏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国家传染病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基地;依托光谷生物城,建设国家医药研发中心、生物基因及制剂研发基地;依托汉阳龙阳湖健康谷,建设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依托环同济协和医疗服务区,建设国家综合医学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新建应急防控P3实验室、高端生物医学成像检测中心;依托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建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
(2)推进重大疫情救治设施建设,新建平疫结合综合医院。
在蔡甸常福、江夏郑店、新洲双柳、黄陂前川各新建1家平疫结合、常备床位1000张的综合医院,其中蔡甸常福和江夏郑店分别预留1000张床位的扩展空间。扩建金银潭医院、肺科医院2家传染病医院,并预留应急床位空间。依托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等大型医院,新建18个疫情防控救治基地、重症救治基地,并结合大型公共设施预留方舱医院。中心城区11家市区级医院、新城区7家人民医院或中医院新增床染病病区,要求每家医院传染病床位规模不少于200张,并按照不低于10%标准配套建设ICU。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7:39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7:44

图6:江夏郑店、新洲双柳平疫结合综合医院效果图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7:59

3)优化全市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新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重点填补南湖、杨春湖、古田、汉口北、双柳、庙山、常福等医疗服务资源空白,加快推进市一医院盘龙医院、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市第三医院未来城院区等19家综合医院建设,统筹推进光谷中心城儿童医院、经开汉南儿童医院、塔子湖、武泰闸等12家专科医院建设,新建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门诊、住院综合楼,汉南中医院。(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网络。按照标准化要求,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及设备配置。按照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标准,在每个区重点打造2-5个标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实际开放床位不低于50张。落实防疫分区和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首诊、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省部级医院逐级转诊要求,完善双向转诊程序,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提升全市疾控工作能力,加强市级疾控中心一锤定音检验能力。新建光谷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临空港经开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青山区疾控妇幼公共卫生大楼等9个区疾控中心,预留蔡甸区疾控、江夏区疾控等建设用地。提升或新建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及3个功能区的急救分中心,并建设指挥调度平台;保障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急救站达70个、新城区乡镇卫生院急救站达40个;优化全市采供血机构三镇布局。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8:15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4 10:48:26

图7:分级诊疗示意图(5)加快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建设。在全市各区设置62家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新城区街道中心卫生院和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和留观室。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各储备500张隔离病床,***三级医院储备300张隔离床位,新城区人民医院各储备200张隔离病床,并按照10%比例准备重症监护病房。(6)构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依托城市仿真实验室平台,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化市区一体化平台”;抓住监测预警报告、形势分析研判、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形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防控响应预案;依托医疗卫生设施体系,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来源:武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whcjxc027◆微信群:加小编微信whcjxc04进微信群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医疗和公共卫生提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