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阳的 “双标”,在四新隔音屏问题上体现淋漓尽致!
勇哥在官媒公众号看到一则标题为“这些高架将装隔音屏,有你家附近的吗?”的稿子,摘取部分段落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市民胡女士是百隆东方城小区二期业主,小区地处汉口北大道和汉施公路交叉口,道路上车辆密度高。因汉口北大道在此处由高架与汉施公路相接,车辆上下桥、鸣笛声、胎噪声吵闹。尤其是夜间,车辆来往的声音让人难以入眠。”
“黄陂区表示:区交通运输局已安排工作人员,经现场勘查鉴定为噪声污染。区交通运输局根据检测报告,向区发改局申请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审批已经通过,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待手续办完后方可开工建设。”
“黄陂区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处高架桥建于2014年之前,早于百隆东方城项目规划建设,因此在高架桥设计时没有考虑安装隔音设置。为解决居民诉求,给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区交通运输局着手推进高架桥隔音屏安装工作。目前,该隔音屏安装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预计年底前可开工建设。”
看到稿子,勇哥不禁想起我们四新人民反映/求助已久的三环线隔音屏问题,紧挨着三环线有四新广电·兰亭时代二期、新力琥珀园、金地澜菲溪岸、泰富城、太子湖畔·星苑、老关新城、太子尚品、中环湖畔、新华社区等多个小区,覆盖人口超过5万人(保守估计)。环线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噪音。
不论业主们怎么样反馈,求助,得到的都是冷冰冰的专业术语,相互推脱,根据他们回复不具备按照隔音屏的文件,大意是先修路,后做的房子,那么这个隔音屏就不归市政管,也就出现了下文城投公司建议汉阳区让开发商为居民解决室内噪音问题。那么勇哥想问了,黄陂区的高架桥也是早于小区住宅项目建设,为什么黄陂区就可以协调安装隔音屏,到了汉阳这里,就只有一份份冷冰冰的推托文件???
以上为三环线边上的业主录制的视频,按照普通人的听觉,在60 到70 分贝会感觉吵闹、有损神经;达到70 分贝以上会使神经细胞受到破坏;75分贝是人耳舒适度的上限,超过90分贝会有致聋风险。
.
在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音最高限值。其中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即使是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少有人居),昼间70分贝、夜间也不能超过55分贝。
.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由于原图在手机上也不清晰,我给大家翻译下,为什么不具备声屏障安装条件?2005年6月三环线西段建设项目获环保批复的时候,环评噪音敏感点是城中村,就没有要求建声屏障,后来敏感点也拆迁了。广电兰亭等小区是后建的,四新北路的环评2008年复批时还是空地,也就没为声屏障预留条件。现在城投复核以后发现,如果要加声屏障会影响桥梁负荷,超出了规定范围值,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城投公司建议汉阳区让开发商为居民解决室内噪音问题。
.
想来,大家会问建设初,基建部门难道不知道四新的规划吗?为什么没有预留建隔音屏的条件。
汉阳四新要被设为武汉四新生态城的规划是在2006年,2007年1月三环线西段已经建成通车了。因此,确实晚于三环线西段的规划建设,没有考虑声屏障情有可原,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远城区的黄陂,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时间条件,他们可以妥善解决,我们汉阳为什么在就有这么大差距?
环线安装隔音屏,或桥梁承载力不够,要先加固再加装,也并非个例!
根据2018年4月25日市城建委下发的《市建委关于加强武黄立交、老武黄立交沿线隔音屏的函》,计划在三环线南段荷叶山社区及葛洲坝世纪花园小区附近加装隔音屏,该建设内容已列入三环南段改造工程。光谷丽都小区外三环线的隔音屏安装也已纳入三环线南段改造工程。
深知城市交通建设、道路规划受时间和空间的变动影响,不可能处处尽如人意。但目前数万四新百姓被噪音问题困扰已久,且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居住和生活,问题即已成事实,而且同样存在时间先后问题和加固问题情况的黄陂和光谷,都得到了妥善处理,还恳请相关负责单位,切实关注民生问题,为老百姓解决生活难题,如有描述不当或者表述得罪的地方,请海涵。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