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名东北“老铁”缘何情定江城
“解封”后第一时间将总部搬来武汉108名东北“老铁”缘何情定江城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pic/202011/04/385ac5f0-ef99-45e7-9fe7-19f3f9337e0d.tif.1“封城”期间,中建铁投路桥公司克服困难完成办公室装修,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通讯员 沈阳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胡洁
阅读提要中建铁投路桥公司是一家有着66年历史的东北老企业,曾参建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这几年,企业开始布局全国,于2019年底决定将总部迁至武汉。但当公司筹备“搬家”时,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袭击。“还去不去武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纠结。但这群东北“老铁”最终对武汉“不离不弃”:“封城”期间逆行来汉筹备迁址,“解封”后又第一时间将总部108名员工全部迁来,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武汉企业。
11月2日,武汉市北四环线汉施互通立交桥上机器轰鸣,15台摊铺机、压路机马力全开,50多名摊铺工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作业,冲刺今年底四环线全线贯通的节点目标。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项目部生产经理戴成旭说,自“十一”黄金周后一个多月里,只要不下雨,这里所有工地都是24小时施工,一分钟都不敢耽搁。他介绍,这是该公司今年6月迁址武汉后首个完工的重大市政工程,“我们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武汉人民送上一份大礼。”看好潜力东北企业情定武汉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辽宁省路桥建设集团。辽宁路桥因承建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而闻名业界,是全国少有拥有“双特双甲”资质的路桥建设企业。2016年,辽宁路桥加入中国建筑集团,成为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建铁投)的二级单位,也是中国建筑集团的三级子企业。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力光介绍,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拥有员工1100余人,总资产近25亿元,下辖山东分公司、华中分公司、交通分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主要经营范围集中在华中、山东、东北等区域。尤其是在华中地区和湖北省内,该公司先后承建了宜巴高速、恩黔高速、枣潜高速、宜来高速、利咸高速以及江西樟树歧黄健康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这里是我们发展势头最好、潜力最大的经营区域。”长江经济带战略出台后,该公司将企业发展重心放在华中地区,2017年在武汉设立华中分公司。“早在2001年,我们就进入了湖北高速公路市场,曾参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对武汉的发展潜力、营商环境非常认可。”董力光说。2019年,华中分公司合同签约额达到80亿元,占整个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签约额的一半以上。当年底,中建铁投集团管理层做出决策——将路桥公司总部由辽宁沈阳迁至湖北武汉,“要做一家地地道道的武汉企业,真正从一家地方企业转型为全国性央企!”刚听说这个“搬家”决定,老员工们都难以接受,毕竟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故土难离。路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浩说,“但近些年公司在湖北、武汉也承接了不少项目。大家都深知这里市场大、机遇多、潜力好,迁址对公司发展有好处,个人也有奔头,是件大好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员工们慢慢接受了这项决定,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盼着2020年一开年就启动搬迁,开始全新征程。疫情来袭坚定不移逆行“搬家”整个1月,华中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张占余都忙着装修新办公室。按照计划,路桥公司总部100余人将在鼠年春节后搬到武汉,与华中分公司“合兵一处”,一起办公。原有办公场所不够用,他们在中建科技产业园租用了两层楼,作为新的总部所在地。张占余说,当时自己忙着装修,直到1月21日才坐飞机回老家沈阳过年,没想到2天后武汉就宣布“封城”。“那时心里想的不是害怕,而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赶紧完成装修工程。”3月中旬,中建铁投路桥公司召开大会,决定继续推进总部搬迁事宜。董事长董力光说,当时也有人提出疑虑,“武汉疫情影响这么大,是不是再缓一缓?”但公司管理层一致否决了这个想法,“疫情虽重,但湖北、武汉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吸引我们去武汉的原因没有变,我们对武汉的感情也没有变,一定要尽快完成搬家工作!”公司上下坚定了信心,张占余也接到了指令——速回武汉。3月21日,他从沈阳飞郑州后辗转回到武汉,和十几名同事一起投入到装修工作中。装修材料不够,他们想方设法从外地将材料调至鄂州后再运回武汉;装修工人不够,就自己上阵,肩挑背扛完成了家具安装和保洁开荒。4月8日,武汉“解封”。4月19日,新的办公室已具备办公条件,等待总部同事们的到来。不过,张占余坦言,“我们长期驻扎武汉,回武汉很容易,但对于长年在东北的同事,当时来武汉并不容易。”23岁的肖瑞硕是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总部第一批来汉的“先遣队”。他说,当时公司从各部门抽调了7人组成“党员突击队”,“五一”小长假一过,就去武汉协助筹备搬迁事宜。“那时武汉还没有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我们去的时候还戴着双层口罩,心里有些恐惧。”当飞机抵达天河机场,坐着大巴去住处,肖瑞硕看着日渐复苏的城市,心慢慢地安定下来。“尤其是武汉完成全民核酸检测后,更证明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我们充满信心,不断给东北同事打电话,鼓励他们到武汉来。”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搬迁队伍陆续来汉。6月底,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在汉完成工商注册,东北总部108名职工集体迁至武汉,完成“搬家”。拖家带口东北“老铁”爱上武汉11月2日,走进位于光谷高新大道的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总部,满耳听到的都是纯正东北话。“上哪儿?吃了没?”“老兴头,快来,咱们好好唠唠”……话语间洋溢着东北人天生的爽朗与乐观。“目前公司总部员工里东北人超过70%,绝大部分是从沈阳搬过来的。”公司团委书记胡洁介绍,这些东北员工有的是拖家带口,有的远离妻儿,克服了不少困难,但也收获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纪检审计部干事李晶是位“军嫂”,丈夫长年驻扎在外,儿子今年8岁,平时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公身体不太好,‘五一’前刚刚住了14天医院。公司要搬到武汉的事,我都不敢跟他们说,直接打了报告要求留守沈阳。”但后来婆婆听了这事,坚决支持李晶搬家,“你们上哪,我们就上哪儿,不用为我们操心。”结果,李晶带着儿子和公婆一起搬到了武汉,租住在光谷一小区里。“当时儿子面临转校问题,在区教育局、工会、企业服务局等部门的帮助下,也顺利入读了光谷二十一小。”李晶说,下一步等社保缴期限一满,就考虑在光谷买房。办公室工会干事兴兵今年53岁,人称“老兴头”。对于搬家,他一度也很犹豫。“父亲已经85岁了,在沈阳需要人照顾。老伴也反对我来,说在一起一辈子了,到老了反而分开了。”但思前想后,兴兵还是决定来闯闯,“这里发展步伐快,环境好,大家工作有干劲、有奔头,我也愿意去试试。”来武汉后,兴兵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仅半年时间公司就签下两个大单,合同额超过50亿元,“虽然工作量翻番,节奏也快了,但大家都有种干事创业的劲头,特别好。”士气高涨落户半年形势大好来武汉后,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中建铁投路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帆介绍,早在2001年,该公司就已进入武汉市场,先后承接了北四环、东四环以及路面铺设建设工程等。“丝毫没有因为我们是外地企业而设门槛。”尤其是在北四环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原本只承接了一个标段,但因为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最终业主方将整个北四环路面铺设工作都交给该公司,项目总产值达到5.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北四环路面铺设工程工期滞后近2个月。公司北四环路面项目部及时组织返岗、加快材料进场、优化施工组织,最终在9月初提前15天完成第一阶段施工节点,获得了武汉市交通领域复工复产节点奖励金120万元。张帆介绍,公司搬迁至武汉后,各在建项目推进顺利,并新签约了武汉绕城高速、沿江高速等项目,总合同额已达100亿元。“公司经营形势一片大好,员工状态焕然一新,充分证明疫后搬迁来汉的决策是正确的。今年公司还计划新招应届毕业生200人,为下一步发展储备力量。”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pic/202011/04/385ac5f0-ef99-45e7-9fe7-19f3f9337e0d.tif.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