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1:39

武昌助力新洲23个村脱贫致富

2015年武汉市启动“精准扶贫”工程,武昌区对口帮扶新洲区23个贫困村,2018年底,武昌区已帮助驻地完成了23个贫困村423户贫困户1367名贫困对象的脱贫出列任务,全员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逾6000万元。
武昌区要求各帮扶单位及其驻村工作队,用“输血”+“造血”的方式,首先要协助驻地确立一个好项目,精准对接群众,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23个贫困村共开拓了68个扶贫项目,同时,武昌区创新推出“农夫市集”,以买代帮,以促消费带推扶贫,在巩固精准扶贫脱贫成果的同时,武昌区积极实行教育扶贫,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1:54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2:13

,▲新洲区三店街第二届龙丘瓜蒌节开幕式
“网友们,这是我第一次尝瓜蒌籽,颗粒很饱满,味道甜甜、脆脆的,还有药用价值。”前不久,新洲区三店街举行第二届龙丘瓜蒌节,活动现场网红主播“策巴子”热情地向网友推荐特色农产品——瓜蒌籽。
新洲三店古名龙丘,位于举水河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年来,武昌区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坚持产业扶贫,全域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协助村里建起了千亩瓜蒌示范园。示范园全力打造集“瓜蒌种植、瓜蒌观赏、瓜蒌烘焙、药材炮制、休闲保健、网络直销”于一体的瓜蒌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给三店产业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种植瓜蒌,既发展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为当地不少贫困户、留守老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2:25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2:43

▲瓜蒌基地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特色农副产品展台,瓜蒌籽、金丝皇菊、土蜂蜜、桃胶、桃酒、龙丘豆丝、虾稻米、蛙稻米、柳子港麻花、袁田板栗等特色农产品逐一亮相。在龙丘瓜蒌展台,展出了精品瓜蒌、瓜蒌皮、瓜蒌根、天花粉等系列瓜蒌产品。当地人的说法是:种瓜蒌脱贫致富,品瓜蒌健康长寿。不少村民争先购买瓜蒌籽,家住徐古街长岗山村的谢女士,特意跟同事一起前来赶集,到瓜蒌基地拍完照后,又到展示摊点品尝瓜蒌籽,当听说瓜蒌籽有清肺止咳等功效后,她买了100多元瓜蒌籽带回家。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3:00

贵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孙志翔介绍,瓜蒌种植是徐贵村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项目,徐贵村瓜蒌基地已流转土地400余亩,每年亩产近万元,年销售额达400余万元。该村每年可从瓜蒌基地获得固定分红1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基地聘用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门口”务工,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基地还带动163户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户均增收约760元。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3:15



据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昌区先后确定了53个对口帮扶单位,先后选派550余人次优秀干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逾6000万元。23个贫困村先后确立了包括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林果花卉、光伏发电、村企联营等在内的68个扶贫项目并全部落实,年均为村集体增收360万元。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3:29

为村民搭建销售平台拓展产品市场空间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3:46

▲村民正在晾晒豆丝
“来来来,各位都来尝尝,这是我们对口扶贫村的豆丝,味道很不错呀。”10月23日下午,武昌区南湖街干部吴明达,抓起一把豆丝,向前来围观的居民们“推销”。当天,“南湖消费扶贫生活馆”在南湖街邻里文化广场开张试营业。
活动现场,扶贫干部们帮着村民们将土特产品从车上搬到桌子上整齐摆放,消费扶贫馆里面销售的农副产品主要来自新洲区,有龙丘豆丝、汪集鸡汤、油面、麻饼、巢蜜、小花菇等,琳琅满目的土味农副产品,让市民高兴不已,立马过来选购。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1-6 10:24:04

▲武汉消费扶贫专馆·武昌馆
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吴明达说,受疫情影响,加之不少村民信息闭塞,销售渠道有限,大批生态养殖农产品和纯手工制作土特产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他帮忙对接市场,筹办这个“扶贫集市活动”,“为贫困户和村民搭建销售和交流的平台,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宣传他们的产品提升贫困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南湖居民杨婆婆现场买了两斤豆渣干,说这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美食,晚上先做一份尝尝,找找小时候的记忆,“确实蛮实惠……”
能歌善舞的南湖居民张建军,婆家就住在新洲三店街,“我是新洲人,我愿意为汪集鸡汤代言,我会组织歌舞队去我的家乡消费扶贫。”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武昌助力新洲23个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