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南湖污水运输隧道即将贯通
“顶力1600吨,倾角1.2,转速1.3,注意机头方向。”11月5日下午3时许,楚平路一侧的武汉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现场,30岁的顶管机司机佘翔紧盯操作台屏幕,向对讲机另一端的同事报送数据。千斤顶缓慢伸出,顶管机匀速向南湖对岸的接收井靠近,标志着首条下穿南湖隧道——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D3500管道即将贯通。
为“啃”复杂土层 定制硬核机头
绣球山污水泵站及进出水管道工程位于东湖高新区南湖大道以北,由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共分为穿越南湖段、绣球山污水泵站、出水管段、进水管段四个区段。本次贯通的下穿南湖W2—W1顶段位于南湖大桥东侧,隧道全长980米,外径4.14米,内径3.5米,采取全埋式施工,是整个项目的重难点。
“管线穿越半个南湖湖底,要想顺利过湖,需从16种土质中‘突围’。”项目生产副经理鲍军舰介绍,南湖水面之下,遍布岩石、粉质黏土、碎石角砾等16种土质及溶洞,若采用普通平板式刀盘顶管机,不可能完成任务。
为此,项目团队定制了复合式刀盘的岩石破碎顶管机,并进行适当改造,刀盘的不同区域安设滚刀、撕裂刀、贝壳刀、刮刀、弧形刮刀等5种刀具,刀具总数上百把,达到“遇石破石,遇土匀速掘进”的效果。
给污水管道做一层保护罩
记者注意到,湖底顶管作业热火朝天,南湖水面却平静如常。
穿湖式污水管道施工,环保成为市民关注的问题。“此次的跨湖隧道,不同于大东湖深隧等全封闭过水管。”项目工程部副部长王子荣介绍,该顶段采用外径4.14米的超大直径顶管。此次穿湖段污水管道施工共分为三个步骤——一是DN3500F型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管道作为“外罩”;二是在3.5米隧道内架设通长的不锈钢平台;三是在平台上敷设DN600的压力污水管道,与此同时,隧道内剩余空间还可供维修人员出入、进行巡查、检修等工作,相当于在层高3.5米的房子里施工,不仅可确保污水管道安全,同时方便后期维保。
同时,对顶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进行专业的干化处理,确保水质安全。二者共同作用,达到“不让一滴污水入湖”的效果。
数十万人将告别污水外溢困扰
南湖沿线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区域雨污管网老旧,加上部分管线直排入湖,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十万居民的“心中之痛”。
“每到夏天,开车经过这段,常常要捂着鼻子加速通过。”家住政院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听说该工程建好后,片区里的污水以后都会被全部归一处理,她十分期待。
届时,新建的污水进水管道通过接入民族大道旁的民院污水泵站,同时收集南湖大道污水,一并汇入本次新建的绣球山污水泵站进水主干管,污水经新建的绣球山污水泵站提升,经过新建的穿南湖污水管道,穿越龙王嘴初雨净化厂东侧污水管道走廊后消能,最后接入龙王嘴污水处理厂。
据悉,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解决目前民院污水泵站抽排能力不足,周边地块污水难以接入,区域污水分流不彻底、旱季茶山刘排口污水外溢等难题,对完善南湖南部片区污水收集系统,改善区域水环境起到重大作用。(楚天都市报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张长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