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每个地名里都藏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见多了诸如将连接马沧湖路和鹦鹉大道的路就叫“马鹦路”的粗暴命名法,忽然对四新的一些地名产生了好感——扶疏街、文选路、伯牙桥……我似乎从这些文雅的名称里看到了故事,于是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01
墨水湖以及***
四新现在几乎没有像样的水域了,但从前是以湖面为主的。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墨水湖、龙阳湖等本连为一体,是汉阳城外著名景点,叫平塘古渡。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太子湖,在府南十五里,相传以昭明太子得名。”这里的府指汉阳府,即今显正街、西大街一带。“府南十五里”,差不多就是如今的四新。
汉阳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新辑汉阳识略》也载有太子湖“一名昭明湖”。昭明太子萧统是著名文学家,曾主持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他出生于今湖北襄阳。其父萧衍曾在汉阳筑城屯兵,名曰萧公城,位置大约就在如今的墨水湖东北岸,所以他大概也是到过汉阳的。就如他到过的***地方一样,汉阳留有或由后人附会出一些诸如文选楼、读书台之类的遗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吟咏、抚琴、研墨、洗笔四亭归纳如下:因昭明太子到过乃至住过,所以这湖被称为太子湖。他曾在湖畔吟咏抚琴,研墨洗笔,所以有吟咏、抚琴、研墨、洗笔四亭。百度地图上现在还能显示其中三个亭子的位置。建造墨水湖大桥时,这四个亭子又被移到了桥上。因洗笔染黑湖水,所以此湖又叫墨水湖。
招商公园1872内有文选路、书台路,则是为纪念他在此筑台读书,编撰《文选》的不世之功。
,
汉阳四新
北太子湖现在仅存三环线以南一小块水域,芳草路从中穿过,将它分割成东西两片,所以也被叫做双湖。
最晚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四新还有北太子湖大片水域,并和南太子湖一起与长江相通,随江水涨落形成倒灌,也称灌湖。
,
七十年代知青在武汉四新农场下乡合影
1966年5月,武汉市汉桥区在北太子湖围湖造田,两年后北太子湖消失,建成农场。
1966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明确“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于是在这场运动中建成的农场,被命名为“四新农场”。
1979 年,四新农场更名为武汉市良种场;2003 年,良种场被武汉高农集团收购改制;2005 年,汉阳区成立四新地区管委会,接替高农集团对四新地区进行***事务管理。
“四新”之名诞生于文革,确立于十五年前的新城开发。如今,以“四新”命名的,除了这座方兴未艾的生态新城,还有新城之中的四新大道、四新南路、四新北路、四新中路……
,
凤凰湖及“凤字六路”
除了连通墨水湖和南北太子湖的总港和连通港等几条狭长水系外,凤凰湖是如今四新新城之内硕果仅存的一片水域,而且应该是近年人工开挖的。
湖面是新挖的,湖名当然也是新取的。但这片形似蝴蝶的水面为什么偏偏叫凤凰湖,而不是蝴蝶湖或***?我的猜测是规划者或许想把凤凰湖打造成四新的核心,所以这里的地名,是对应着曾经繁华一时的汉阳古城取的。比如湖上的四座桥,分别对应着古城的四座城门,叫朝宗门桥、南纪门桥、凤山门桥、朝元门桥,而凤凰湖对应的,正是汉阳城里的凤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