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挂牌成立 校地共建推进湖北省新时***古学建设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文俊、通讯员吴江龙、张君)12月29日,湖北省新时***古学建设共同体暨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揭牌及启动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签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共建协议书》,国家文物局发来贺信。 由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共建的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聘“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任名誉院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双方组成的理事会指导下具体开展建设工作。研究院设立7个研究中心(所),包括:武汉大学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一带一路”考古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保护研究中心。 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紧密合作,同时成立湖北省新时***古学建设共同体,将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高校考古专业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政府、高校、地方、企业之间围绕高质量考古学专业建设的资源汇聚平台、联动发展平台、质量提升平台和立德树人平台。 武汉大学负责人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时***古学建设共同体和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考古学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指导下的探索实践,也是响应新时代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动作为。为建好、建强共同体和研究院,武汉大学将重点打造“四个一流”:打造一流的考古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的考古文博学科群落、推进一流的考古文博科学研究、实现一流的考古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称,湖北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灿烂而悠久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物资源。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数量居全国第7,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国家级大遗址9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湖北是文物资源大省,也是考古重地。国家文物局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夏商周时期)正式纳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由湖北省牵头。已有12个考古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多个项目获“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将以共同体和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在文物考古专业人才培养、文博专家智库建设、学术科研及文物考古成果传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国家文物局的贺信中称,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拥有长江干流最长的省份。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湖北省、武汉大学在人类起源、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楚文化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取得突出成绩,为保护文物、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充分发挥研究院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湖北力量。 据悉,受聘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樊锦诗,与武汉大学渊源颇深。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曾于1963年至1986年在武大历史系任教,是该校考古专业的创建者之一,开创了当时中南地区唯一的考古学科。此外,自上个世纪起,武汉大学的专家们就利用先进技术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复原再造,相关合作一直延续至今。 樊锦诗在贺信中称,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的成立,是对***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话精神的最好回应,是华中地区考古学科的大事,也是中国考古文博学界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