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图片
“思想认识要到位、流程再造要到位、制度供给要到位、热情服务要到位、宣传发动要到位、领导带头要到位”,“六个到位”,为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总体要求。
以“六个到位”为目标,市、区行政审批部门1月4日向长江日报表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减的审批就减、能减的环节就减、能改革的就改革、能网上办的就网上办。
图片
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忙开了,个个是尽心尽力的“店小二”。记者高勇 摄 线索提供通讯员郭江
逐步让投标人零跑腿
全市启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图片
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2020年12月28日起,武汉公共资源交易逐步停止受理非电子标项目进场交易,启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2020年,武汉逐步取消了不合规定的投标报名和不必要的文件审查,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交易主体数据库填报系统,采集近10万条市场主体信息,夯实电子化招投标数据基础。编制并已上线26本电子标准示范文本,涵盖了市政、房屋、道路、交通、园林、水务、轨道交通、施工总承包、货物、服务、勘察设计等门类项目。
全流程电子化的推进,为招标人、投标人带来了省时、省事、省费用等多重好处。今年,武汉将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全力提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助力武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江岸区
时间压缩八成,幼儿园一次性拿到“三证”
图片
图片
市民之家各服务窗口环境敞亮整洁。记者杨涛 摄
近日,艾儿思文森幼儿园韩老师接到证照已办好的短信后,准时来到江岸区政务服务大厅。办学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现场一次性领取三个证照。从提交资料,到“三证齐拿”,只花费18天。而在此前,仅办理办学许可证的法定工作时限为90天。
江岸区行政审批局介绍,办事时间压缩八成,为企业节省了整改时间成本。而在后期***过程中,同样通过科室协作,省去企业来回跑时间。
据了解,今年江岸区行政审批局持续推进“一事联办”集约服务,共有59项“一件事”业务场景可实行并联审批。
青山区
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
图片
“我提前给公益帮办中心打了电话,准备好了材料,来大厅就可以直接办理。”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看见,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工作人员张陆又来给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和不久前她来帮公司注册一样,在公益帮办员的指导下,办事非常顺利。
青山区行政审批局成立公益帮办中心,组成10人的专职团队,一对一为企业、居民服务。
同时,区政务服务大厅还开设了“企业开办便利区”,将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务登记、银行开户4个环节整合起来,一厅受理、集成服务。注册登记做到当天提交完整申请资料、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发照,最快可在1.5小时内办结。
公益帮办中心组长饶畅说:“以前有的人要找专门的服务公司帮忙***。我们成立公益帮办中心后,不仅全程负责咨询、发表、受理,而且全免费。居民不需要在窗口排队咨询。我们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线上线下为企业、居民提供全流程帮办,大家办事的效率更高了。”
黄陂区
“陂小帮”3天办结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审批事项
图片
“当时公司总部突然要求我们3天内办结人防审批手续,任务来得十分急,我们向区行政审批局窗口提出这一需求后,果真3天就办结。”黄陂区恒大名都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
“3天内办结这个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的审批事项,在符合规定的程序范围内,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各环节衔接的时间成本,提高审批效率。”黄陂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简化审批流程,做到能减则减,黄陂区构建了区、街乡、园区三级帮办协审工作体系,打造了“陂小帮”帮办协审工作品牌,推出了“靠前服务、定制服务和便捷服务”三项特色服务。
从项目签约开始,及时明确对口帮办服务专员,迅速上门联系企业,提前介入、跟踪帮办。
项目落地后,根据企业需求,向企业提供服务供给清单,为单个项目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帮办协审服务。同时,在政务中心设置“陂小帮”情景式审批窗口,进一步压减审批流程、材料、时限,让企业享受材料一次提交、事情一次办成的优质服务体验。
洪山区
“容缺后补”办手续,企业“共享”许可证
“容缺后补”办手续,企业“共享”许可证。在洪山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全程帮办指导下,武汉狮创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仅用2个多月,完成数十个审批事项,顺利拿到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
项目开发部副经理张迎兰告诉记者,在办理地块内树木移栽手续时,申请材料有缺失。为了不耽误项目工期,洪山区行政审批局窗口工作人员帮助企业以“容缺后补”方式完成了手续办理。
张迎兰为政府的高效审批服务点赞:“比过去节省了一个月时间。”
“优化营商环境,要着力为企业‘减负松绑’。”洪山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在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推进审批环节、时限、申请材料的压减和告知承诺制的运用,为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减负。
江汉区
数据代替人工“跑” 办事材料、跑动次数“打对折”
图片
“以前想要开一个小卖部,我得去两三个地方,来回跑几趟才能办好手续,现在,跑一次就能办好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太方便啦!”近日,家住江汉区新华街辖区的孙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只跑了一趟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所,仅用3天就领到了2个证照。
为减少群众来回跑路,江汉区行政审批局于2020年创新推出“局所联动”新模式。
“对意向办理食品商店的个体工商户,可当场一次性填齐《个体工商户联办申请书》,商户信息资料将通过数据‘跑路’的形式推送到区行政审批局。”江汉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介绍,让数据“跑起来”后,申请办理食品商店个体工商户可在5个工作日内,同时领取营业执照及电子版食品经营许可证,所需材料由10个精简为5个,跑动次数也由2次减为1次。
蔡甸区
全力推行“网上办”,九成新开办企业“零跑腿”
图片
蔡甸区政务服务大厅***类服务窗口实现电子证照共享,让群众办理手续减少提供的资料。记者杨涛 摄
1月4日16时多,市民刘女士在蔡甸区行政审批局经济发展审批科科长张勇涛及帮办人员的指导下,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先后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在窗口领到了项目所需的《营业执照》。对于“网上办”高效便捷的服务,刘女士连连称赞。
刘女士所在项目因注册公司名字段过长,险些无法正常办理工商企业登记注册。张勇涛了解情况后,向刘女士建议将公司名称部分字段拆分申报。同时,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资料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启动容缺审批,请企业填写承诺书后期补正。当天,刘女士不仅网上申报“一次通过”,还刻制领取了一套五枚公章。
“以前大家埋头干,只想着在规定时间内将企业的事办好。现在每半个月科室会开一次碰头会,谈群众网上办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想解决办法。”张勇涛表示。
自2019年下半年,蔡甸区行政审批局推行“网上办”,经济发展审批科共涉及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共28项业务。如今企业选择在网上办理此类业务的比重由最初的6%提升到现在的75%,今年新开办企业网上设立比重达九成。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我就是营商环境,企业发展我受益、企业发展我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全***共同责任。
带头是最有力动员,武汉党员干部带头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推动武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参与是最坚定支持,武汉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优化营商环境中,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坚实支撑。
党员干部
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局长钟复平:
光谷兑现承诺,1600万元奖励企业成果转化
图片
光谷软件园高楼林立。记者高勇 摄
2020年最后一周,武汉烽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对接人张莉,查收到来自东湖高新区的48万元“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局长钟复平说,作为国内乃至全球创新创业高地的光谷,不断以更优化的政策与科技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在此扎根结果。
钟复平接着说,早在前年东湖高新区首次对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进行奖励,这也是该区“新黄金十条”相关激励政策首次兑现落实。后来,该政策升级为光谷“创新创业创造十条”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光谷去年再拿“真金白银”,启动成果转化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有奖、转化贡献人员有奖、承接企业有奖、技术转移企业有奖“四个有奖”,惠及64个企业的81个成果转化项目、16个高校院所的102个成果转化项目、224家技术转移企业、17个新认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合计奖励资金1600余万元。
汉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刘琳:
随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帮助商户解决“停车难”
1月4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汉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刘琳时,她还在为辖区新琴台钢贸市场近500户入驻商户的停车问题奔走协调。作为党员干部,她多方奔走,一有时间就守在工地现场,随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全力为商户提供优质服务。
去年12月下旬开始,随着新琴台钢贸市场建成使用,近500户商户陆续迁入,先期迁入的商户反映停车位不够用、出行时三环线百威桥下无法掉头进入停车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刘琳负责牵头落实解决方案。
她和同事一起,协调了交通部门,在黄金口工业园区西北片新划了600多个车位,同时多方协调,利用惠民苑社区找到了一处停车场,可以为商户提供300多个车位。同时通过协调,交管部门在产业园门口增设了2处掉头道,方便了商户出行。
考虑到后期入驻的商户还会增加,刘琳将工作做在前头,她正在四处寻找空地,准备新建停车场。同时也在考察一些闲置的楼宇,准备修建立体停车场,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我要用最大的努力,为企业交出最满意的答卷。”
江汉区交通大队民警马健夫:
为汽车租赁企业理清责任,交警帮助贴上宣传二维码
图片
2020年12月22日,江汉交警携手汽车租赁企业线上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讯员董冠男 记者杨涛 摄
岁末年初,市民驾车出行频繁,汽车租赁行业订单明显增长,但租车出行有交通违法记录该谁负责处理?1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江汉区交通大队获悉,为了让租车人和租赁汽车企业进一步理清交通违法责任划分,该大队与深圳前海联动云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联合制作的两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图片上线。市民在租车时通过下载“联动云租车”手机APP或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获得相关信息推送。
江汉区交通大队民警马健夫介绍,春节前后是用车高峰,汽车租赁企业一方面希望生意好,另一方面也担心租车人积累大量交通违法记录,或者因不安全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影响车辆后期使用。
江汉交警以“千警进企业”活动为契机,联合租赁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采取宣讲、动漫、视频等不同方式强化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租车市场的客户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减少事故隐患,共同打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企业正常运营打造良好环境。
武汉经开区枫桦苇岸社区书记刘宜:
打造企业职工稳定大后方,是社区最大的职责
图片
2020年9月3日,沌口东风本田三厂汽车生产线,员工正在加紧生产。记者胡冬冬 摄
2020年12月14日,武汉经开区沌口街枫桦苇岸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宜在朋友圈转发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进入秋冬季节,刘宜看到有关疫情防控的新闻、收到有关部门的疫情防控通知,马上转发到社区群、朋友圈,“主要是提醒社区居民加强防护,防患于未然”。
枫桦苇岸社区居民八成以上是东风本田职工和家属。东风本田复工复产后,社区每天3500多人次有出行需求,其中包括乘坐班车上下班的员工。根据防控要求,居民进出小区需要逐一测温,社区紧急安装两套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志愿者每日上下班高峰有序指引员工排队测温、分类通勤。
刘宜说,除了做好防疫,在武汉经开区有关部门支持下,社区与业委会、物业共同努力,打通了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停车乱、停车难,临街商铺乱开门,小公园通电通水保洁绿化等居民关心的问题。
居民群众
武昌区涂家岭社区居民廖援朝:
身兼多职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扫除后顾之忧
1月4日,居民廖援朝来到5.5创意产业园,走访园区企业,上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需求。廖援朝是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涂家岭社区居民,小区隔壁就是5.5创意产业园。2018年,她正式受聘为党建指导员,定点联系服务园区企业,指导企业党建工作。
5.5创意产业园目前入驻有40多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还有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对融资对接、税收优惠、创业孵化、人才招聘及落户等方面的需求较多。“我每个星期至少来园区两次,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又联系服务企业,跟企业家、创业者畅谈,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帮助联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轻装上阵扫除后顾之忧。”廖援朝说。
“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廖援朝说,新的一年,她将继续发光发热,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水平提升,发扬“店小二”精神,协助有关职能部门、街道,为企业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打通中间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园区投资落户。
青年志愿者赵茜:
提供优质志愿服务,吸引更多企业来汉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我们青年志愿者要做好城市名片,通过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吸引更多企业来武汉投资兴业,帮助更多人在武汉创业圆梦。与此同时,武汉的企业多了、发展好了,也会给青年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发展机会。”青年志愿者、武汉旅游体育集团非遗公司市场部员工赵茜说。
去年底,江岸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赵茜也成为其中一员。“协会的微信群里经常发布各种任务,广大志愿者积极‘抢单’,热情高涨。”她说。
“优质的营商环境,离不开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赵茜认为。
“我们可以走进办税大厅、政务服务大厅等窗口单位,提供人员引导、业务咨询等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我们还可以深入产业园区、写字楼等处,开展营商环境调查,搜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建议。自己能解决的,就帮助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解决。”赵茜说。
东湖讲解员涂宇:
人人都是城市代言人,把最美的东湖讲解给游客
图片
2020年8月,涂宇为市民游客直播东湖。记者宁秀梅 摄
“人人都是城市代言人,作为一名东湖讲解员,我会把最美的东湖讲解给每一位游客。”涂宇说,“因为了解东湖,热爱东湖,所以想让东湖这颗宝石被更多人发现,被更多人喜欢。”
2020年8月份,涂宇作为“东湖文明之星”,在直播中带领市民游客走进听涛景区周苍柏纪念馆,回顾周苍柏开锄拓荒东湖的艰辛历程,分享如何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在对景点讲解时,我们也会引导游客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游客也能成为一道风景。”涂宇说,“旅游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窗口,我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看见大美东湖、大美武汉。”
《知音号》演员任玉恒:
展示城市文化厚度,吸引八方来客
图片
任玉恒在知音号上饰演一名古董商。“知音号”供图
夜色之下,汽笛鸣响,每周二至周日19时30分,《知音号》文艺汇演准时与观众见面。换上演出服装,演员任玉恒迅速进入角色,向观众演绎知音故事和大汉口风情。
任玉恒说:“《知音号》是游客了解武汉的一扇窗口。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喜欢上武汉。”
《知音号》演员通过演出向来客展示着武汉的文化厚度。知音号游轮也成为各种企业文化活动的现场,连接承载更多的城市生活内容。每年都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知音号上举办大型活动。
任玉恒说,通过演员们努力,《知音号》形象地展现了武汉的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文化,成为现代化武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吸引着八方来客来汉投资兴业。
长江日报出品 统筹:马振华 记者:汪洋 陈俞 乔驰 覃柳玮 陶可祎 刘娜 张衡 李佳 史强 魏娜 李金友 谭德磊 胡雪璇 宁秀梅 叶飞艳 通讯员:徐静 朱素芳 陈新琳 张军丽 夏洁 胡仕成 郑一诚 熊翔 王竹 蔡继敏 董冠男 孙亚云 向容芳 江朝 编辑:朱佳琪 校对:刘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