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郑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适应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走出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点题,省政协研究决定,十二届十次常委会议围绕“以科技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议政。
省政协专门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九个调研重点并成立相应调研组,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势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挖潜与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分头组织力量深入调研。
此前,围绕该主题,全省各级政协委员通过“智慧政协”APP提交了75条“委员微建议”。
在10月21日开幕的省政协十二届十次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和专家、企业家代表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重视湖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经过不懈努力,湖北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委员们认为,当前湖北绿色发展中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必须将湖泊,尤其是江汉平原大型湖泊及其流域的保护作为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施策克难攻坚。
他们建议:
尽快按照大型湖泊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的轻重缓急程度,在省级层面出台跨市级行政区划的大型湖泊保护条例,统一保护标准、行动步伐,确保成效。
将四湖流域的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尤其是洪湖的生态恢复作为省级政府生态保护的攻坚战项目。
采取经济、行政、法治手段综合施策,坚决将农业面源污染降下来。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适应我省湖泊生态的水底植物、挺水作物,科学论证成本低、符合生态规律的底泥处理措施,走出湖北湖泊生态治理的科学之路。
坚决防止“底盘”变“底泥”
农业、化工、冶金、建材等是我省重点传统产业,对我省经济有重要贡献,是我省经济的“底盘”。
如何加快传统产业科技创新,严防“底盘”变“底泥”?委员们就农业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机制,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规模化引领形成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来推动,引导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年复一年地把科技成果写在荆楚大地上,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坚决淘汰落后的化工产能,将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先进化工材料等作为我省化工行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化、高端化的化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严格禁止在园区外生产。
在传统产业中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进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优势新兴产业
2019年,我省布局了“十大重点产业”。今年以来,我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加速拓展。
如何将这些优势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委员们认为,应当紧扣国家新基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尤其是高端装备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的战略,强化比较优势意识,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建议:
紧跟世界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大趋势,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实现我省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和革命性变革。
成立湖北重大装备国产化制造领导小组,积极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承担国家任务,提升湖北制造业质量和水平。
利用我省科研优势,围绕北斗、人工智能和5G技术,坚持协调、统筹、融入国家战略、应用引领的原则,充分发挥以华为研究院、中国信科集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大型企业的主导带动作用,形成具有龙头企业引领和支撑的产业链。
培育有绿色追求的创新型企业
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主体。
委员们建议,加快我省市场主体发展,培育一大批追求绿色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优先支持具有比较优势、对绿色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大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本省龙头企业,吸引省外行业龙头,为壮大产业链提供引领。
主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出主意、想办法、蹚路子,作为衡量掌握产品准入审批权、标准制定权、规划权等部门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省委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细化、深化、量化。
深度挖掘科技创新潜力
委员们认为,必须全面深入挖掘我省科技创新资源的潜力,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他们建议:
加快创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武汉市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尽快建设一到两个学科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开发共用的重大的大科学设施,首选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用好对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考核奖励财政支持等指挥棒,破除“五唯”,挖掘人才存量,激活现有人才的创造活力,切实为本省企业创新服务。
以十余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建立产学研用、园区、学区、社区、创业街区全面融合的新兴创业创新生态,尤其是武汉、宜昌、襄阳、荆门等地的国家级高新园区,应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