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红了、山头绿了、村庄美了、群众笑了……金秋十月,宜昌城乡激越着丰收的旋律。
近年来,宜昌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宜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号角吹响,战鼓催征。在迈向新的历史征程中,宜昌人抖擞精神,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峡江大地徐徐展开。
产业为基,绿色打底
秋高气爽,丰收正旺。
在宜都市权富柑橘合作社,工人们将一筐筐蜜橘装上大货车。“宜昌柑橘果面、口感都相当好,而且柑橘产业集中,周期长。” 来自福建省的采购商蔡有财说,今年该公司将柑橘业务全部转向宜昌,预计将收购柑橘1万吨。
宜昌柑橘种植面积207.2万亩,位居全国地市州第一位。近年来,宜昌按照“四季有果、错峰成熟、均衡上市”的思路,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提升柑橘果品品质,调优柑橘熟期结构,实现一年四季有鲜果,橙黄橘绿不再稀奇。
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满坡翠绿,沉甸甸的鲜橙压弯枝头。
“再过一个多月,这一季的脐橙将大面积上市。”48岁的村民唐河清探着身子,边剪枝边算账:他家有1000多棵果树,今年上半年鲜橙收了近6万斤,卖了12万多元。和秭归大多数村一样,王家岭四季都有鲜橙产出。秭归县高级农艺师向进介绍,随着品种改良提速,伦晚、棕橙等新品迭代推出,从当年11月到次年7月都产果,大大增加果农收入。
去年,唐河清在秭归县城给儿子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67万元,一次性付清。“村里四成以上村民都在县城全款买房。”该村党总支书记马尚军说,全村脐橙种植面积7000多亩,年销售收入过亿元。933户村民中,七成以上村民年收入过20万元。
产业为基,绿色打底。近年,宜昌牢固树立绿色兴农、特色强农理念,推进柑橘、茶叶、蔬菜、禽畜、水产等特色产业稳定提质,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6个。茶叶面积94.8万亩,综合效益位居全省前列;蔬菜面积209.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据介绍,该市已有特色专业乡镇33个,覆盖30.74万农户,占该市总农户数的33.61%。
变绿色原料为绿色产品。宜昌打造绿色车间,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目前,宜昌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8家,省级以上农业企业龙头企业92家,培育稻花香集团、屈姑食品、土老憨集团、萧氏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年加工产值1034.6亿元。一批农产品的潜在价值正在被挖掘,实现提效增质的“二次生长”——在萧氏集团,茶加工涵盖茶食品、茶提取物,再到生产茶化纤日用品;在宜都市土老憨公司,水产品加工废料转化为活性钙,加上从鱼骨中提取的鱼蛋白和柑橘皮,酿制出鱼鲜酱油……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绿色品牌。宜昌先后推出“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猕猴桃”三大区域公共品牌,“三品一标”数量居全省首位,“宜昌毛尖”即将对外发布,“宜红”品牌列入全国首批100个中欧互认产品。
提升气质,擦亮颜值
宽敞明亮的村主干道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漂亮的农村新居相映成辉,错落分布;田野里、山岗上,柑橘挂果,茶园成行……“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这里的农村这么漂亮!”走进宜都市姚家店镇油榨坪村,外地游客感叹不已。
沿着点军区花栗树村蜿蜒的村道前行,白墙黛瓦的农舍、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统一标准的垃圾箱,叫人赏心悦目。花栗树村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乡村游,建成千亩花椒园。在这个国庆中秋小长假,上万游客进村游览。
来到远安旧县镇鹿苑村,层层叠叠的茶树如同绿色地毯铺满山坡,与当地独特的丹霞地貌融为一体,颇为壮观。鹿苑村有750余年种茶史,是“远安黄茶”主产地之一。该村成立黄茶专业合作社,改造升级600多亩老茶园;引进鹿溪河康养有限公司,流转500多亩土地建设标准化黄茶基地,种植黄金芽、郁金香等新型品种;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把茶园变风景。
漫步在宜昌的大小村落,处处都能邂逅到不同的风景。
依托特有的田园风光资源,宜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900个,拥有150多个特色节庆品牌。兴山最美水上公路、五峰青岗岭最美茶园等网红景点,成为“美丽宜昌”新的代言。来自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该市1336个行政村获评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乡村、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名村等830批次,建成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及试点8个,湖北省森林城镇18个、湖北省绿色乡村335个。宜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98%。
美丽的背后,是宜昌驰而不息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卓越成果。
净村庄。宜昌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累计建改户厕23.14万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净田园。宜昌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多年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2.2%、95.5%。
净河湖。宜昌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严格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实现河流、湖泊管理全覆盖,长江干流水质在宜昌境内全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2019年,宜昌河湖治理获国务院专项奖励。
村庄净了、美了,游客才愿意来。农房变客房、劳动变体验、田园变景区,乡村的多元价值得到凸显——
夷陵区鸦鹊岭镇五龙村,将中药材种植与康养文化相结合,建石斛产业园,每年旅游门票收入200多万元;旧砖瓦做成屏风,饲料槽养些花草。原生态的匠心设计,让远安县龙凤古村游人如织,当地土特产品变俏销品。
城乡融合,全盘发展
“婆婆,您哪里不舒服?”听诊、量血压,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23岁的大学生村医杨海燕看起病来细心周到。
“我从小想当医生,2015年高考,班主任推荐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杨海燕说,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4年,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保底要当5年乡村医生。
五峰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前,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五峰卫健局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作为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较弱,队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
村医委培计划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今,像杨海燕一样,学成归来的93名大学生村医全部到村到岗。据统计,宜昌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委培,三年培养村医604人,接力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这是宜昌加强城乡融合、补齐发展短板的一个缩影。
规划融合。宜昌突出保山水、保文化、保收入、保安全,编制实施《宜昌市全域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市81个(含市级21个)标范村已全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有机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夷陵乡村旅游节、枝江桃花艺术节等150多个特色节庆品牌。
下堡坪天麻、兴山腐竹、资丘飞鸡……走进三峡物流园消费扶贫专区,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近两年来,宜昌市政府企业齐发力,通过各种渠道,为该市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寻找市场。今年5月,宜昌三峡物流园开辟“宜昌农副产品消费扶贫专区”,为该市1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提供40个免费门店,带动贫困地区茶叶、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销售,助推贫困群众增收。目前,39家扶贫企业销售600余款扶贫产品,发挥官方网络公信力优势,建立链接销售平台,为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打开多扇窗口。
摊开湖北地图,宜昌边界线绵延1032公里,与恩施、襄阳、荆州、荆门等地山水相连。受多重因素影响,“边界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较为突出,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2019年以来,宜昌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边界村”调研,一项项地解决当地群众急需急盼。从巴东引水,铺设10万多米管道,长阳板凳坳村2000多人告别挑水之苦;从兴山引水,铺设9700多米管道,供给巴东溪丘湾乡近3万人;从秭归接电,解巴东绿竹筏村800多亩柑橘“口渴”之急;修通五峰锁金山村到鹤峰青山村、长阳关口垭村至巴东县野三关镇的断头路,五峰特产俏鹤峰,巴东游客涌长阳……
“以前村里有两个移动基站,部分地方可通2G、4G信号,但与鹤峰交界的地方就不行了,百姓经常满山跑着找信号。”五峰县湾潭镇红旗坪村村支书邓春丽说。
去年12月18日,信号弱的大坪、熊家窝坑两个基站建起来了,整个红旗坪村4G信号满格。
近年来,宜昌在“边界村”共投入1.09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农村用电、通讯网络四大类64个项目,五峰、长阳、秭归、兴山4个边界县10个乡镇40个村2.5万多人受益。
富了口袋,更富脑袋
“收入稳定,每月2500多元,打算找个老婆成个家。”37岁的谢余满笑得甜蜜。
家住远安县洋坪镇余家畈村的谢余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在江苏、广东打工。2016年9月,位于邻村陈家湾村的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开业招兵买马,谢余满闻讯回家应聘,被录取为景区员工。踏实肯干的他还被景区送到武汉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成为景区的一名安全员。“离家近,既有稳定工作,还能照顾家里。”谢余满十分满意。
近年来,宜昌坚持强产业、稳就业、促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该市39.41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4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3个国贫县成功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6.3%降为0.0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97元。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2014年以来,该市探索实施“农业首席专家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成立全省首家职业农民学院,制定全国首部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职称免费评定。
点军绿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兴华,是2016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种植班学员。学到技术后,他带动全村140多户农民发展半高山蔬菜,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据统计,宜昌已累计培训柑橘、茶叶、蔬菜等专业新型职业农民2.9万余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宜昌田间地头,播撒新的种子。
“资丘飞鸡”张杰创造了“鸡苗、防疫、养殖、回收、销售”模式,提供“借鸡生蛋”科技服务。他与社员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解决当地3000名农户不敢养、不会养、卖不掉的困难,带领千余贫困户走“补血”式脱贫之路。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宜都市尾笔村“两委”班子在全村推行诚信体系建设。每家每年诚信基础积分为100分,遵守兴业持家、移风易俗、文明守礼等村规民约加分,反之就扣分。家庭诚信积分与家庭成员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参军、入党政审、入职就业等挂钩。
国庆期间,六组王姓村民在为女儿操办婚宴时,违反村规民约搭建彩虹门,被扣了2分。“别人加分,我家扣分,差距一下体现出来了。”一次排名查询,王某发现自家诚信积分在全村摆尾,面子顿时挂不住。此后,他主动参加村级志愿服务,争当诚信先锋户。
文明新风润乡村。宜昌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全市1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创评活动,涌现出“棉花奶奶”李文英、“扶贫县官”罗官章等一批模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