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近代工业发祥地的汉阳,曾诞生了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如今,在工程设计、数字经济的赋能之下,一批新汉阳造正加速崛起,再造新汉阳。
过江,是武汉人的日常。五年间,武汉新增4座长江大桥,总数达到12座。这些大桥,全部都是“汉阳造”。位于汉阳的中铁大桥局,参与了80%长江大桥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共设计建造了3000多座桥梁,是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
汉阳区科经局局长吴红文:“汉阳在工程建造方面,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像大桥局、中交二院等等,一大批工程制造的龙头企业都在汉阳。”
“抓不住数字经济,就抓不住未来。”数字化也是未来桥梁建设的必经之路。为此,今年以来,汉阳区举办了多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为区内79家桥梁设计建造企业找寻数字化发展的新伙伴。在汉阳区中铁大桥局总部、工程指挥中心,产学研合作的一系列数字化系统已经初具雏形。
中铁大桥局桥科院副总工王波:“可以看到全国的,由大桥局来建设施工的这些工地上的实时画面。”
为确保已建成桥梁的运行安全,大桥局还研发智慧化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武汉市已经有150多座桥梁安装了这一系统。今年4月,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遭遇特定风况,出现了可感知的上下晃动,监测系统第一时间给出了判断。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姚文凡:“当时系统也是监测到了这一个异常事件,同时呢也记录下了当时的桥梁响应数据,并且判断出它是否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从“汉阳造”到“新汉阳造”,汉阳区看准的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今年他们出台了《汉阳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试行)》让数字化赋能更多产业。为此,汉阳建立1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形成总规模10亿元产业基金群,力争3年内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