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信息] 黄陂新发现3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0-11-25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1

考古人员在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张黄家湾东北部与汉十高速公路交会处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范围内已确定墓葬32座。11月19日下午,记者随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发掘现场。现场已挖掘出数十个深10厘米至20厘米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覆盖着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积水。现场用蓝色围栏封闭,围栏上挂着写有“一举一动保护文化遗产”等标语的红色横幅。面积10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在一条村级水泥路的西侧,离发掘现场北部约100米远处是汉十高速公路高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许志斌介绍,1980年,孝感地区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已发现张黄家湾墓葬,范围在如今的村级水泥路东侧;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1986年、2003年进行发掘,分别发掘出2座墓葬和5座墓葬,出土一批石器和陶器。记者随许志斌在村级水泥路东侧草丛中,找到了1987年5月原黄陂县人民政府立的县文物保护单位“张黄家湾古墓群”保护标志碑。
发表于 2020-11-25 16: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6: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积10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在一条村级水泥路的西侧,离发掘现场北部约100米远处是汉十高速公路高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许志斌介绍,1980年,孝感地区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已发现张黄家湾墓葬,范围在如今的村级水泥路东侧;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1986年、2003年进行发掘,分别发掘出2座墓葬和5座墓葬,出土一批石器和陶器。
记者随许志斌在村级水泥路东侧草丛中,找到了1987年5月原黄陂县人民政府立的县文物保护单位“张黄家湾古墓群”保护标志碑。
“这次发现的32座墓葬在村级水泥路西侧,不在‘张黄家湾古墓群’保护范围内。它们源自横店街还建房项目,需保护性发掘。”许志斌说,考古队11月初入场前,这里曾是一片民房,村民刚刚拆迁走。考古队用洛阳铲探索文化层,确定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
负责现场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朱励博指着发掘现场覆盖着黑色薄膜的探方说,从土质、土色初步判断,这些点位是墓葬所在地。随着进一步发掘,墓葬层会陆续揭开“面纱”。
朱励博介绍,198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对“张黄家湾古墓群”进行试掘,在31平方米范围内发掘了2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自深60厘米至70厘米,以白膏泥铺垫墓底并填充墓坑下部,陶器等都在中央的白膏泥土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的陶器以泥质黑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褐陶,纹饰有弦纹及镂孔,器形有豆、罐、碗等,多为圈足,靠近底部有三道凸弦纹。从器形分析其年代,加上对墓葬形制的分析,专家推断为新石器时代墓葬,约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早期类型。许志斌说,屈家岭文化是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古学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600年,因1955年至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屈家岭而得名。屈家岭文化由大溪文化发展而来,广泛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武汉地区也多有分布,如武昌放鹰台、新洲香炉山、黄陂铁门坎、江夏潘柳村等。这一时期墓葬的出土随葬品中有猪下颚骨,表明已有剩余产品和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许志斌说,此次新发现的张黄家湾32座墓葬与前两次发掘的墓葬属于同一墓葬群,因而推测也属于新石器时代墓葬,是武汉地区发现的较早墓葬遗迹。“此次发掘规模比前两次发掘大得多。会出土哪些文物?我们充满期待。”


往期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