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十三讲》解读传统中国的“命运意识”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郭继承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在《中华经典十三讲》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商代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天命和鬼神的崇拜。商纣王认为他之所以能够管理天下,是因为他是天命的体现者,所以对来自***的批评和人民的怨怒,并不十分在意。可历史恰恰是武王伐纣取得成功,这就颠覆了所谓“天命在我”的专断和自负。
西周的思想家诸如周公等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人们认识到天命在谁,并没有固定,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民的态度,在于***人物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尚书》说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话。基于这种历史的反思,西周提出了著名的“敬德保民”之说,认为统治者务必要提高自己的德行,务必要爱护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天命的护佑。自西周以后,更多的人意识到人类的命运不在外部的神秘力量决定,而在于人类自己怎么认识和把握。
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中国文化是最早开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意识,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国家的发展上,中国先人反对“不问苍天问鬼神”,认为一切执政合法性的尺度在于是否为人民做事,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具体到个人,中国文化主张事有不成,反求诸己,主张每一个人都从自我做起,大家形成合力,让***越来越好。
正因为中国文化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对人类的命运有了如此深刻的思考,所以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出现所谓的神学控制一切的时期。因为中华民族将人类的命运建立在自己的基点上,这种觉悟会让中国人容易破除外在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从而真正开启心性的觉悟和智慧,做一个自己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跳出生搬硬套的“理论模型”重读中国史
郭继承认为,中华民族如果希望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永远生机勃勃,就一定要有伟大的文化,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规则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否则,简单照抄照搬别人的理论框架和体系,生搬硬套那些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所谓“理论模型”,不仅严重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会给我们的国家建设带来严重危害,更是缺少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建构本民族的文化体系、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规则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这是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回望历史,几千年的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中华民族都能够迎立潮头,做世界文明的引领者。
郭继承特别提出,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务必化解近代的“心结”。他说:“近代历史带给我们最大的苦难,也许不是无数的割地赔款,而是带给我们民族心灵的伤害!直到今天,仍然有些人在心灵深处有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不自信,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他认为,我们必须要化解这个心结,认识到近代落后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错过了工业革命,深层的原因是我们背弃了中华文化生机勃勃的内在精神,导致没有准确把握大势,没有做到***、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与时俱进。由此,我们更要体会到传承、接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放眼人类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举世公认,近代暂时的落后,我们固然要痛定思痛,深刻地反省其中的原因和应该借鉴的教训,但是没有必要丧失对国家和文化的自信。任何民族的未来,必然建立在自身文化和历史的根脉上,我们要好好汲取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创造,在这个基础上海纳百川,为我所用。
【访谈】
“四史”与中国五千年文脉息息相关
读+:如何通过学习“四史”,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郭继承:中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主义发展史教育。学习这“四史”中的哪一个都不能离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海。
党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内在生命力的最鲜明体现。中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千千万万***人用自己的性命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的民族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一谈民族精神就带着中小学生跑到博物馆里看瓶瓶罐罐,这是狭隘的。民族精神鲜活地体现在武汉抗疫的过程中,在我们的白衣天使和武汉干部群众忘我抗争的时候,去帮助老百姓的时候,那是民族精神最生动的体现。民族精神在焦裕禄、雷锋、钟南山这些楷模身上有最鲜活的体现。
学党史实际和中国五千年的文脉和历史息息相关,党史是学习中国五千年历史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很生动地把中国历史和文化展现了出来;同时,只有立足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伟大。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定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这都是中国***对中华民族精神、智慧、文化传统的再运用和再创造。
再比如学习***主义发展史。***主义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整个***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家公认,文艺复兴是打开整个现代***的一个逻辑起点,以文艺复兴为起点,展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近五百年的整个人类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释放了人性中的理性,也释放了人的欲望,把原来被禁锢的很多东西都赋予其合法性和正当性。卢梭等一大批启蒙运动思想家试图把文艺复兴期间的理念在***制度上给体现出来,后来总结为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等,可由于受到经济结构、***结构、价值观等制约,在现实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马克思非常深刻地站在历史的逻辑面前来反思人类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创立了科学***主义,从而站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制高点。
学习***主义发展史,就是要理解从文艺复兴开启现代***的基因之后,人类***的现代性模式,经历了一个历史的递进,从启蒙现代性到***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我们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用这种***理想来推动中国***进步。将其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视野里来看,我们就能理解这一选择实际上是站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前端,我们自身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也有不少,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不断的反思自己和完善自己,大力弘扬学习精神和纠错精神,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
伟大的文化支撑伟大的时代
读+:如何理解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两者之间的关系?
郭继承:通过“四史”的学习,结论就是事实证明我们走过的路、我们创造的制度和理论是对的。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立场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进行吸纳,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别人,这个是代表了历史的潮流。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树立四个自信。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只有伟大的文化,才能支撑伟大的时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西方的启蒙运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三百多年的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必然要创造新的伟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向未来,文化领域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建构或者创造新时代的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在物质层面、技术层面是外层的表现,其背后一整套的理论支撑、智慧之源、价值观体系、***治理体系、理念体系都要建立起来,这一套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面对西方三百多年以来构建的那一套体系,我们和它比,结果是我们的体系深刻、我们的文明程度更高明,这个时候,才叫真正的复兴。
所以我主张,一定把西方的东西学透,学透才能超过它,这就是吸纳人类不同文化的优势为我所用,同时面向未来。
复兴过程中有复兴过程中的问题,复兴后有复兴后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设新文化的时候,要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远谦卑、永远倾听批评,永远有学习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确保我们这个民族可持续发展。
今天特别需要讲英雄精神,武汉把英雄精神深刻体现了出来
读+:您经常来武汉,对武汉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有哪些看法?
郭继承:我经常来武汉,虽没有专门研究武汉历史,但也可以谈一点看法。
一个城市的精神,首先是看城市的历史累积,第二个是看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需要什么。这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历史累积的支撑,就意味着你的文化底蕴支撑不起来;如果没有观照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城市的发展面向未来最需要什么,总结出的东西可能不一定鲜活,也不一定会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受。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几千年武汉史,它的独特的人文地理、方位优势,决定了它的开放。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里,开放精神在今天是我们最需要的,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需要提出的符号之一。
武汉这座城市是包容的,天南海北的人集聚到这里,只要吃苦、能干、遵纪守法、与人为善、敬业,到了这里都能扎根,这实际上是一种包容。在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整个交通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时代,这种包容的精神是特别宝贵的。
敢为天下先。大家都知道武昌起义这个历史,当时整体来看应该说清王朝历史的末路、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大潮,但是谁打第一枪?就是武汉的这个起义打响了整个辛亥革命第一枪。我们今天讲创新的精神,其中一个必然包含了敢为天下先。
这次疫情,武汉作出了很多的牺牲,给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历史上的武汉英雄涌现,可以说这是一个产英雄的地方,也是一个以英雄的精神浇灌的地方,是一个很好地展现了英雄精神的地方。今天我们特别需要讲英雄精神,而武汉把英雄精神给体现出来了,第一武汉配得上,这样一个讲奉献的城市它配。第二,英雄精神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特别重要,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并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个民族的桂冠不是轻易戴在头上的,我们走向民族复兴肯定会遇到惊涛巨浪,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来应对这个惊涛巨浪?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是需要英雄。所以这个时代应该很好地去热爱英雄,仰慕英雄,人人去争做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