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楚楚注意到,我国航天已进入高密度发射常态化阶段,近两年,航天发射次数每年都在30次以上。
北斗全球星座组网成功、“天问一号”向火星出发、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土特产”……今年,中国航天实施多项重大工程任务,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
湖北航天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研发主体,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涵盖火箭、卫星、空间信息应用等,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能力。
楚楚了解到,每一项重大航天任务背后,都有湖北航天人的身影。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点火起飞前,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携带的五星红旗成功展开。
为研制这套国旗展示系统,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九部经历诸多挑战。“这是一面真正的‘织物版’旗帜,科技含量十分高,仅选材就花了一年。”国旗展示系统项目指挥马威说,这面闪耀月球的五星红旗,在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下仍能“保持本色”。
马威告诉楚楚,整个系统重量只有1公斤,团队在减重上下了大量工夫。系统涉及解锁、支架展开、支架固定等步骤,一系列动作都必须在1秒钟内完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带领团队参与火星探测科学目标论证和着陆区选址论证研究,以及“嫦娥五号”科学目标的论证和采样点的选址工作。
听到这些故事,楚楚兴奋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