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信息] 看得见、摸得着!武汉正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0-12-31 15: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高效能治理战略,探索走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安全治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发表于 2020-12-31 1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草垫往这边铺厚点儿,下坡路滑。”12月29日,武汉迎来雨雪天气,前一晚,青山区钢城街二街社区下沉党员康雪松报名参与雨雪防护志愿工作,当天一大早便来到社区,和10多名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对社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为道路做防滑措施、疏通居民出行通道。他们中除了下沉党员,还有居民志愿者、社区民警、调解员……
过去,由于工作人员少,社区应对突发状况、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有时力度不够。对此,青山区二街社区组建社区应急志愿队伍,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组织各类专业人士担任调解员,既讲理又讲法;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构建社区安全防护网。

基层治理:平安社区看得见摸得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3115483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腊鱼腊肉不要挂在外边,万一掉下去砸到人怎么办?今晚有寒潮,晾在室外的衣物记得收进去……”临近“两节”,年味渐浓,二街社区多户居民的阳台上挂起了腊肉腊鱼。12月28日,一条腊鱼从天而降,所幸没有砸到人,正在巡查的下沉党员段银枝见状,立马上报给社区和物业,并上门提醒居民注意晾晒。


10分钟内,社区联合物业通过微信群发出紧急提醒,并针对第二天的雨雪天气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当日晚,段银枝在内的15名下沉党员对小区进行一轮安全巡查过后,又开始忙碌着准备草垫和工业盐,备齐防滑融雪物资。


将楼栋和大门的出入口都铺好草垫,对小区安全隐患排查完成,已是晚上9时。安排好夜班值守人员后,大家才松了口气。


“近6000人的二街社区只有1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以前一遇到此类紧急状况会苦于人手不足,现在依托下沉党员组建的应急队伍,就能从容应对了。”发布招募应对雨雪天防护的志愿者的通知后,立马收到有人报名的消息,社区书记蔡晶晶笑着说。


29日,10多名下沉党员如约而至,组成小分队,为道路做防滑措施、疏通居民出行通道。路过的居民都为他们点赞。


二街社区临街,周边学校多,租户多,人员流动性大。社区组建包括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党员、业委会委员、物业服务人员等在内的常备应急力量体系,分为7个应急小组,成员达107人。


每天晚上,应急小组重点检查墙砖脱落、冬季防火、高空抛物等情况,还利用周末,对小区内的环境卫生、绿化带等区域进行清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洁。


“以前社区内车辆管理混乱,消防通道时常堵塞,晾晒区不够,高空抛物时有发生,虽然都是小问题,但不及时解决就可能酿成大患。”对比现在安全、整洁的社区环境,蔡晶晶十分高兴。


近来,以深化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制度为契机,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把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开展等落实到3300多个社区和行政村,应急队伍总人数超过10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社区初步具备了社区灾害应对能力和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依法治理:社区律师每周“坐班”答疑解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3115491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社区律师,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没问题,如今,给社区律师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也能咨询,真的挺方便!”12月29日,青山区钢城街二街社区居民韩女士走进社区活动室,谈到社区律师的帮助,她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两年前,韩女士和小区里多位业主将房租给一家企业作为办公使用,这家企业租下多套房屋后修改了内部结构,将其打通作为办公区域使用。今年5月,该企业未按时交租金。双方沟通,无法达成一致,有的业主提议破门而入,拿走物资、财产冲抵租金。
“维护权益,一定要用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在社区“坐班”的湖北联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时向业主宣讲法律条文,讲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商谈补交租金比例、确定房屋还原费用比例等办法。4个月过去,多数业主都圆满解决了这件烦心事。
“采取合法手段,依法解决问题,我自己就是受益者。”韩女士近日准备将房屋再次出租,29日,她再次找到社区律师咨询,希望律师能给她的新租赁合同提一些建议,“有法律当护身符,我放心”。
在社区律师刘家运看来,做社区法律服务,并不是单纯就法律条文来照本宣科,而是在居民面临实际问题时,能够站在居民角度,提供合法的权益保障路径。

智慧治理:线上线下服务齐头并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3115494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二街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机随时接受居民查询。2019年10月该设备投入使用,居民可通过设备查询社保、公积金、住房等相关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体温36.3℃,正常。”随着巡查队员从社区出发,依次通过小区入口的“拱门”,“拱门”自动播报每位通行人员的体温信息。小区物业项目负责人梁琳介绍,今年11月至12月间,3座通过式人体测温门在中交·江锦湾小区南门、A座、B座3个出入口安装并投入使用。实时监测出入人员体温信息,实现小区疫情防控值守智能化测温全覆盖,为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守好小区第一道防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小区内,地面有巡查队不定时巡查,天空中,防高空抛物摄像头“睁大双眼”,24小时监控居民们“头顶上的安全”。梁琳介绍,高空抛物害人又害己。今年9月,物业在小区内安装了全覆盖防高空抛物摄像头,在小区内原有的低层摄像头基础上,加设专门针对6层以上的摄像头,实现小区内每个楼栋都能被两三个摄像头“看到”,除了监控高空抛物,还能及时发现楼栋高层外立面空鼓、高层起火等突发情况。
电动车入户充电极易引发消防安全问题,也是居民小区的重点防范安全隐患之一。2019年,在青山区公安分局的支持下,小区内陆续安装了电梯间电动车报警装置和电动车智能车棚。前者能在居民推电动车进入电梯后,电梯门无法关闭时,装置自动发出语音提示;后者由驾驶员“刷脸”进入,可一次性提供电动车充电260台,是青山区最大的电动车集中充电车棚。“一堵一疏”两套设施有效解决了电动车楼栋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今年6月8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送审稿)。规划提出,用3年时间构建城市“超级大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武汉“超级大脑”将依托大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聚焦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政府办公、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治理等重点领域,实现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同指挥和应急处置。

安全治理:防电诈解疑难 全方位上门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3115500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1 15: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社区日常安全巡查的队伍里,与网格员、志愿者等“红马甲”们不同,身着深蓝警服的喻长利很是显眼。50岁的他是青山区公安分局钢城派出所的民警,在小区内外“转悠”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一边进行安全巡查,喻长利还要关注十多个居民业主群,随时可能有人咨询或求助。
今年6月份,有小区业主在微信群里询问,称接到一则短信,提示该业主在广州有一则涉及大额消费的违法记录,需要联系短信内提供的联系方式,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
“我之前确实去过广州,这则短信里的电话需不需要回拨?这则短信能不能回?”该业主在群里发出咨询后,喻长利马上在线向该业主了解详细情况,得知该业主在广州期间压根没有进行过任何大额消费行为,他立即回复该业主:这是一则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别理它!随后,喻长利找到该业主,再次进行防电诈宣传。
业主遭遇“疑点”线上联系民警咨询,喻长利并不意外。翻看业主群,隔三岔五出现他在群里发布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电信***案例。
11月底,小区10栋一位业主添加喻长利微信,咨询居住证迁移手续,当喻长利得知该业主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的情况后,主动对接业主接受申报材料,代办手续,并于次日将办理好的证件留在派出所,供该业主下班后取用。
和民警喻长利一样,通过手机,社区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及时防范安全风险,加快诉求响应速度,将服务送到居民面前。
12月14日,有业主在群中反映楼栋晾晒区域不足问题,群内社区网格员立即响应上门了解情况。考虑到业主反映的天气转寒、家庭晾晒需求增大的情况,15日,经过社区协调,物业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进行了现场选址,建立新的公共晾晒区。
二街社区书记蔡晶晶介绍,社区实行“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以业主群等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建立从问题收集到转接、处理、反馈的循环机制,居民可随时反映、参与社区日常公共事务。此外,由居民志愿者、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等共同组成的“天天敲门组”,在小区的每个楼栋都有七至八名组员。他们采取每天定点敲门、有时实时敲门、应急线上“敲门”等多种手段,及时掌握每户居民的近况,共同营造小区安定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