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全方位构建长效机制!
五年来,我省以系统规划、最严立法为生态环境“划红线”,探索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以法治的刚性力量护佑了一江清水,又以市场化机制促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显示出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的特殊生命力。
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制
源头发力,规划先行。
2017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在沿江省市率先实施,并配套编制5部专项规划,构建“1+5+N”的规划体系,为未来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以“1+5+N”规划体系为引领,我省建立健全了湖北特色的制度体系——以“双十”工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为主抓手,健全指挥机制、督办机制、考核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精准化落地。
制定《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将全省22.3%的国土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
破立结合,最严立法,治水、治气、治土、治江。着眼水污染防治、秸秆露天禁烧、土壤污染防治,连续数年地方立法,为生态环境划下不能逾越的红线,防治污染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主要负责人须引咎辞职。对水污染处罚不设上限。损害土壤环境,政府官员将被终身追责。
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制,推进河湖划界确权。省主要领导挂帅,担任长江湖北段第一总河长。全省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湖警长。出台了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多部规范性文件。
绿色GDP考评干部
曾几何时,长江流域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带血的GDP”贻害无穷。
痛定思痛,湖北逐步建立绿色GDP考评体系,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程度等列入核心指标,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
在全国“百强县市”大冶,乡镇被区分“优先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等三类功能区,分类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
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常态化;进行环境责任审计,对生态负债终身追责。领导干部在任一方,留下多少“绿色资产”,须交一本明白账。
2016年,鄂州市成为我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首批试点。4年多来,该市共审计水资源项目33个,查出违规违纪问题197个,关停排污企业310家,退垸还湖还湿6.06万亩,问责78人次。
据统计,近5年全省共出具600多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200多名干部因生态环境损害被省委省政府严肃问责,其中包括厅级干部近30人。
探索“两山”转化新机制
“宜昌有条黄柏河,微风吹拂荡清波,绿草茵茵树婆娑,草丛藏着小花朵……”
然而,这条承担宜昌200万人口供水和200万亩农田灌溉重任的“母亲河”,却在2013年屡屡发生水华,总磷、总氮严重超标!
2016年,宜昌市出台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方案,组建全省首个流域综合治理执法机构,结束“九龙治水”乱局。截至2019年,东支流域Ⅱ类水质达标率已达到96.04%,较实施生态补偿前提升26.1个百分点。
2019年,该市出台玛瑙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方案,将水质与生态补偿金和生产涉水污染排放量“双挂钩”。
“‘双挂钩’有效激发了流域沿线责任主体环境保护治理的积极性。”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玛瑙河流域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上百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排入玛瑙河的污染物大大减少。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5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建共享共同维护“三江(长江、汉江、清江)、两湖(梁子湖、洪湖)、两库(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
鄂州更进一步,开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土地、水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实现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实行全域核算自然资源资产,探索横向生态价值补偿机制,2016年至2018年,鄂城区、华容区累计对梁子湖区生态补偿2.25亿元。
发行绿色债券,建设碳金融市场,推进排污权交易,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湖北还着力打造全国绿色金融中心。
目前,全省绿色债券发行逾百亿元。作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湖北已有344家企业纳入试点交易,近两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在全国7个试点省份中位居前列。我省还在牵头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平台,今后所有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企业注册登记和资金结算都在这里进行。
创新投融资“湖北模式”
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我省创新投融资模式,谋划实施一大批重大生态项目。
省财政出资400亿元成立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带动返投湖北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过2300亿元,引进了京东方、华星光电、小米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光芯屏端网”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省发改委携手国开行省分行、农发行省分行,创新长江大保护公益、准公益项目投融资模式、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项目操作模式。截至今年8月,两家银行共授信支持长江大保护项目103个,授信额度1762.4亿元。
“长江大保护项目建设中,湖北特别注重发挥央企的主力军作用。”省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处处长常贤波介绍,2019年我省成功争取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落户武汉,资金规模1000亿元的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落户宜昌。
据介绍,今年省长江办系统谋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528个,计划总投资3067.7亿元。积极推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三峡集团等大型央企开展政企合作,参与长江大保护项目148个,项目总投资2111.7亿元。其中,三峡集团在宜昌开展生态环境治水试点,已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149亿元;中国节能集团在咸宁开展生态环境治污试点,投资规模81.7亿元,已落地项目11个。
本版撰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梁琴
本版摄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魏铼 刘曙松
视界网 安富斌
制图: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