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7日电(记者徐海涛 刘方强)32年前,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实验室诞生,传输了32厘米。而今,中国人将这个距离扩展了1400多万倍,实现了从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户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该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
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建成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墨子号”牵手“京沪干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了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经过两年多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
“要实现广域量子通信,存在光子损耗、退相干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比如光子数在光纤里每传输约15公里就会损失一半,200公里后只剩万分之一。”潘建伟说,科研团队在光学系统等方面发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化解了这些难题。
潘建伟介绍,《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据了解,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这也是全球首个集成量子通信网络。
基于“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等量子特性,量子通信被称为“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星地量子通信网的建成,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网”奠定科技基础,也为相对论、引力波等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实验室”。
纵深>>>
我国已具备量子领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量子科技的潜力难以想象:量子通信理论上可做到绝对保密,量子计算让运算能力指数级增长,量子测量则将精度提升至“原子级”。
当前,量子科技已是多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但很少有人知道,研究量子有多难。中科院院士王建宇比喻,实现量子卫星“天地实验”,“相当于人在万米高空,把硬币扔进地面的一个储钱罐”。
英国《自然》杂志评价,中国在量子领域,“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奋起直追,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120年前量子论诞生之时,中国只能做看客。而今,凭借一批科学家取得的多光子纠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墨子号”卫星等突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
目前,量子科技处于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关键期。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面临多重挑战。
潘建伟认为,我国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国际领先,量子计算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量子测量还有差距。“我们必须统筹创新要素,牢牢掌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
据新华社电
应用>>>
生活中有哪些量子的存在
生活中有哪些量子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教授举例说,量子力学实际上早就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了,例如现在我们用的手机、电脑,它的原理就是量子力学。现在的手机、电脑是使用量子力学开发出来的经典技术,它们的核心装置是芯片,芯片里面的处理器基本单元是晶体管,晶体管是根据量子力学里面的能带理论制造出来的,晶体管造出来之后才有手机、计算机的芯片。还有当今互联网传输信号必须使用的激光,它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辐射理论产生的,不过激光本身是经典的,它的量子效应很低,所以可以忽略。由此可知,现代的手机、电脑、互联网都是来源于量子力学开发的经典技术。
真正的量子科技确实离广大民众还很远,因为还没有一种量子产品成为老百姓的必需品。
郭光灿教授介绍,展望未来的话,如果通用量子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各个行业,医疗、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工智能,整个***方方面面都会受到量子技术的影响,量子计算机能够超过电子计算机,密码领域量子通信可以提升传输的安全性,量子传感可以测量很多很重要的参数。
医疗方面,我们生产新药物的速度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新药制造需要计算机模拟哪个配方是最有效的,使用电子计算机模拟非常慢,但量子计算机很快就能计算出来,这就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人工智能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传感器处理的速度会更快,性能就会提高;农业方面,量子计算机出来后,可以研究清楚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有科学家预言,如果这个应用研究成功了,太阳能的利用会从现有的10%提高到20%~30%,农业会出现跳跃式发展,全球老百姓的吃饭就不会有问题。
未来,量子也会慢慢揭开神秘面纱,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科技日报
量子通信网络架构和管理怎么进行
比如,北京用户想要传输信息,计算机向密钥管理系统发送请求密钥的命令,并向路由器寻找经典信息传输的经典路径。密钥管理系统检查密钥是否足够。
如果是,那就将密钥发送到计算机;否则,它将向量子系统服务器发送生成更多密钥的命令。
量子系统服务器将命令发送至量子控制系统,找到最佳的密钥生成路径,发送生成密钥的命令。密钥在量子物理层中生成,储存在量子管理系统。使用密钥对消息进行编码或解码之后,信息可以安全地传输给上海的用户。
我国量子通信
重大进展里程碑
2003年
潘建伟提出“卫星量子通信”这一国际上没有先例的设想。
2011年12月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立项。
2016年8月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成为全球首颗用于进行量子科学实验的卫星。
2017年6月
“墨子号”实现了全球首次千公里级地星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截至同年8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
2017年9月
中国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干线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
2018年
结合京沪干线和“墨子号”卫星,中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实现了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2019年
“墨子号”率先开展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检验。
2020年6月
基于“墨子号”,潘建伟团队首次实现11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纠缠量子密钥分发。
2021年
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全长4600公里。
下一步
潘建伟教授说,量子通信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全球范围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
来源/新华社 科技日报
制图/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