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联接性,表现为以下特征:
1.形成轨道交通枢纽,包括三条轨道交通线分别位于地下层、地面层,和地上高架层;
2.在地下通过步行通道与邻近开发项目相连接,商业零售部分预留了与后续开发项目的联系出入口;
3.步行联系未来的商业开发、城市公园、北部的文化中心和现有的河滨长廊公园;
4.在地上高架层和地下层,设有行人和车用之公共环路。
联接性并不是仅限于“交通运输”;这一理念还包含了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力求创造一个“场所”,通过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众多服务与设施,使周围社区民众可以全天候地享用。商务会所和办公空间的休息室分布于大楼各处;零售设施以家庭或孩子为主题,吸引人们在非办公时间来这里;同时,项目还和绿化空间有着良好的联系。城市公园和宽阔的滨水公园在视觉感受上和环境影响上都很好地平衡了项目开发对周边的影响。
项目的居住部分在平台层提供私家的绿化开放空间和专属的住户会所。基地内部和外部的绿化空间完全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连续的带状空间,人文与自然在其中相互交融。驱动未来这幢塔楼本身的设计目的是能定义所在的地方,并吸引人们前来,而不是彻底的权力展示。其异乎寻常的高度会使其自然成为一个地标——这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进一步成为一个服务性大于展示性的空间标志。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将成为现状城市与新的都市空间发展的联接点,并成为一个人们喜于聚会和互相交往的场所。要创造此种新一代的巨高层塔楼,需要一种不同以往的社区型组织来支持——这是一个巨大的合作网络,让人们从设计阶段直到大楼最后建造完毕,一起协同工作,共同引导这个项目直至其完成。“第三代”孤立型的超高层塔楼常需要有一个大目团队,其主要关注的仅仅是如何完成这个塔楼的建造。注重联系的第四代塔楼,其设计和建造是一项超级复杂的任务,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的例子中,规划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实际上比规划大楼本身要复杂得多。对于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来说,设计面临了一系列挑战。虽然对这个项目来说,这些挑战都有独特性,而对于希望将来继续承担类似项目设计的设计事务所来说,应该清楚,这些类型的挑战一定会在中国其它的巨高层塔楼项目中一再地出现:多专业设计的挑战这个挑战会出现在设计、开发和建造等各个阶段,例如可能需要创造大量专门的建并因此会使造价大大提升。庞大的专家和顾问团队这些多样性的专家和顾问团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加以统一。异常复杂的设计这类项目的设计往往涉及巨量的信息与多重单位的协调。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方法包括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来避免可能出现的设计碰撞,以及使用工厂预制构件来节省施工时间。后勤系统或***辅助系统的难点这些难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项目的设计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审批。因此,设计进程的时间安排需要有灵活性,同时必须非常注意方案审核通过与正式审批通过之间的时间差。
在今后五年里,全世界建成的超高层或巨高层塔楼中,有71%将位于中国,因此,在中国执业的设计公司都必须尽快找到解决以上诸多挑战的方法。结论自从在美国芝加哥建起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至今,世界已经经历过诸多变迁。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建筑作为骄傲的权力象征的“过去的好日子”已经永远逝去了。如今,自给自足的、孤立于世的塔楼也变得不合时宜了,它们对于今日之城市的重要性也在迅速消弭。但这并不是说,高层塔楼已经过时。恰恰相反——尤其在亚洲,这些塔楼在城市环境中的角色更为重要——“第四代”巨高层塔楼或其后继者,将仍然是一种城市标志,蕴含了对创造建筑奇迹这种成就感的称颂,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巨高层塔楼同时还是对另一些成就的称颂: 与周边环境相连接,容纳公共活动并激发活力,以至对社区的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