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潘章兵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石材加工厂。厂区十分整洁,和记者的想象大不一样。无尘车间里,先进的带水作业切割机正在作业,污水和粉尘排入下水沟,两旁的吸尘设备将剩余粉末吸走。
2017年,潘章兵在黄冈的工厂可不是如今的样子。用熊伟的话说,当时那里像“毛作坊”,生产时粉尘漫天飞舞,工人们灰头土脸。
“一家正规的公司,必须把生产、销售、财务这三个部门配齐,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熊伟首先建议潘章兵转变发展思路。潘章兵听取建议,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变为拓展销路,把生产交给懂行的人管理。渐渐地,难以为继的石材厂,出现了转机。
之后,熊伟又帮助工厂申请各项政府扶持项目和低息贷款。“以前我们不了解这些,熊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怎样利用好政策资源。”潘章兵介绍。熊伟还帮工厂争取到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订单。
重视环保,也是熊伟提出的关键建议。“当时国内许多工厂没办环保相关许可证。但我感觉,国家的大趋势是不断推进的。”熊伟说。2018年初,他提出这一问题时,潘章兵不太理解,但还是照办了。没想到,石材厂正是因为办理了相关手续,迎来了一次转机。
“特别感谢熊伟,他真是有先见之明。”潘章兵说。尝到甜头的他听取熊伟的建议,把新开的武汉工厂建成了无尘车间。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建设无尘车间投入虽大,但石材加工行业需要熟手,环境好了才能稳定厂里的熟手,也能吸引新工人加入。
今年疫情期间,潘章兵的工厂全面停工,再次遭遇生存危机。在熊伟的鼓励下,本已撑不下去的潘章兵抵押房产坚持了下来。疫情过后,工厂复工,潘章兵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几乎没了竞争对手”,订单爆满。如今,潘章兵的企业发展顺遂,拥有100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