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1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已年过六旬,但她依然精神矍铄,说话时语速极快。说起自己的献血经历,她挽起袖子,手肘血管处有一块凸起的疤痕。“这里被扎了100多针。”郭珍玲接着说,“但我的身体很好,就盼着献血的年龄限制哪天能放宽,这样还能多献几年血。”
郭珍玲家中沙发上方,挂有一块“江城第一热血家庭”的奖牌。郭珍玲介绍,其丈夫刘源已经献血205次、儿子刘明明献血186次。如今,自己和丈夫皆已超龄“退役”,而在父母影响下18岁就开始献血的儿子,至今依然在坚持。
今年年初,疫情袭来。“正是急需血液的时候。”她鼓励儿子主动向武汉血液中心提出献血意愿。截止到4月7日,她陪伴儿子先后到武汉血液中心献血4次。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明明报名参与方舱医院建设,在超市、社区做志愿者。“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有我,你安心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她不仅大力支持,还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有时儿子从方舱医院回来,已是凌晨3时,郭珍玲也一直没睡,听到儿子和她说,方舱医院快速建成,她由衷地为“武汉速度”感到自豪。
郭珍玲是武汉冬泳协会会员,也是长江救援队队员,一年四季保持着游泳的好习惯。她说,自己身体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也与坚持献血有关。她还发动冬泳队员参加义务献血,有多名队员献血超过100次。
在她的家里,郭珍玲常年存放着一些义务献血知识手册。每次外出参加会议、交流,郭珍玲就会拿一些放包里,发放给***人,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义务献血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