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信息] 罗振宇回母校华中科技大学,说了啥?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0-12-7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华中科技大学消息,12月6日下午,思维造物董事长、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于 2020-12-7 1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8岁的时候你在哪,你的一生都会被它打下印记。”罗振宇1994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毕业。30年后的今天,他重返母校,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做客第69期华中大校友大讲堂和第199期心灵之约讲座。

作为新闻学院院友,罗振宇说:“母校是什么?这个话还是从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流传出去的——母校就是自己可以骂,却不允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

“学校能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这群人。”罗振宇以自己与校友张小龙、孟晚舟的交往举例,他说,校友之间“想象中的认同”,会在某一天让各自的成长带来的价值照耀在彼此身上。

对于“时间的朋友”,罗振宇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同学和校友,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随时随刻要加入一个由活物构成的共同体。什么叫‘活’?‘活’并不意味着TA是植物还是动物,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长,TA也在长,你们是一块儿的。但凡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总有一天,你将受惠于你的小伙伴,这就是‘时间的朋友’!”
“我在华中大四年受到的最大恩惠,也是过往三十年我自己最大的一个竞争力,就是多读书。”罗振宇在与学生交流时回忆,他大学期间在图书馆把马恩选集读了一遍。他认为,读书其实是走一条路,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你并不知道,但正因为你走在路上,你才会获得一些机遇,别人会以最适合的方式撞一下你的腰。
在华中大的四年里,罗振宇用大块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他说自己很感谢那段时光,因为这样的时间与心境,以后都不会再有。在大学建立的这一点点优势,足以抵挡之后在知识领域遇见的一切不确定性。“我要向三十年前在这个校园里读书的岁月,脱帽致敬。”
罗振宇回忆,有一次他去听中文系郑在瀛教授的一个讲座,老教授迟到了,进了教室以后,说他在家读《楚辞》。郑教授操着方言说:“‘楚辞’好啊!美啊!”“《楚辞》不仅是要读,而且要吟诵。”随后,他就念了几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罗振宇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了宿舍,把摆在床头很久没动过的《楚辞》翻开来读。
“这样的机缘,在人生当中其实太少了。”罗振宇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毕业之后,这种机缘几乎不会再有,因为大家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焦虑。在匆忙的人生赶考路上,像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这样“大块头”成系统的书,大家很难再有机会系统去读了。

现场一个8岁的小姑娘问罗振宇:“你一天看多少本书?”罗振宇说,到了一定岁数,看书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现在自己并非一本本地读书,而是带着问题去看书,经常是把一个问题的相关书籍都尽量地翻阅完。

罗振宇在接受专访时说,这个时代对创业者的要求不是高了,而是低了。***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你只需要做自己的长板,无论是你的创业伙伴、你的同事,还是***基础支持系统,都会变得越来越强悍,所以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别的事情可以分包给整个***系统来完成。

罗振宇鼓励华中大学子:“如果要说有什么创业心得,那就是你有这个念头,那就勇敢地去创业吧!”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文字 / 长江日报记者 郭丽霞
王潇潇 粟晓丽
记者团 武丹萍
图片 / 朱必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7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公众号中北路备注:现在人习惯于用碎片时间去做碎片娱乐,不过反过来,用碎片时间去做大部头的事情,可能更有价值一些。罗振宇华科大的演讲,让我想起几年前孙宏斌武大的演讲,当时学生问“你周六周日做什么?”孙宏斌做了回复,大概意思是“我们的人生不靠周六周日来拯救。”当时我在下面听到了,很受振奋,认为原来名人也和我是一样的看法啊,这就是你现在看到微信公众号中北路做了几年,包括国庆春节,没有一天停更的原因之一。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你就这样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7 1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2071041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