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从华中科技大学穿流而过的湖溪河初露新颜。记者李子云 摄
2018年,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帷幕。这个包括初期雨水处理厂、河道拓宽疏浚和桥梁工程等的民心工程,如今两侧绿道已经基本成形,进入绿化、生态及景观工程最后施工阶段。说起两年多来的变化,项目负责人高艳感慨地对记者说:“公众广泛参与,让湖溪河治理看得见、摸得着。”
湖溪河南起珞喻东路,北至喻家湖,全长1.5公里,贯穿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这里原先“逢雨就内涝,无雨则异味”,夏天蚊虫滋生,气味难闻,严重影响师生的生活和学习。
作为项目负责人,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艳一开始就提出,湖溪河水环境的提升和在校师生息息相关,一定要把他们纳入到参与湖溪河治理的建言献策中。
如何听到在校师生的心声?《华科湖溪河综合改造和品质提升研究需求调查问卷》在项目初期应运而生。“我们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调查问卷中的20个问题层层递进,让高艳和规划师们进一步了解到师生的心声,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湖溪河深入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该项目在规划方案时,高艳和团队成员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6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河道治理出谋划策,并在方案评审阶段首次采用“7名主审专家+2名华科教授陪审专家+2名华科学生代表”全新评审会模式。“会上,老专家教授们建议,治理河道时尽量不要动‘大手术’,因为河道拓宽、大面积施工会给学校带来不便。”
高艳和团队成员在前期调查时就发现,如果改造力度太小,彻底治理湖溪河便是一句空话。“十几年前单纯的截污工程治标没治本,解决不了综合性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整治。”几经沟通,老专家教授们被说服了。最终确定的湖溪河治理方案包括3个目标,即消除黑臭水体、提升排涝能力、提升沿河景观。在最后的评审会上,老专家教授们对此赞不绝口,眼中满是期待,称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最系统的湖溪河治理方案。
高艳说,这些老专家教授纷纷拾起“老本行”,在方案设计阶段甚至手绘湖溪河上的桥梁,还取名“玉带”“书卷”等,并写出了相应的方案思路。
高艳说,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他们还采取问卷和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现场调查走访,对湖溪河沿线1公里内的师生、居民、商户、路人进行公众评议调查。
今年7月,在对湖溪河整治效果进行的100份调查问卷和抽样电话调查中,大家都表示对水体治理的效果非常满意,满意率达到100%。
大华铂金瑞府小区居民徐洁: 全家爱到青山江滩“周末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