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自由的风 - 

[其它信息] 湖北“寻访最美产业教师 ”活动启动!快来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8 15: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l
微信图片_202012181528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来没养过冷水鱼,张教授把发展思路说得清楚,我们都很服气!”田大才告诉记者。


更让田大才感动的是,城里来的大教授不但会说,还撸起裤管下鱼池就干,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患有膝盖滑膜炎,从冰冷的水中爬上来时,两腿麻木,要缓上好一会才能正常行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鱼水情深产业扶贫路上的“留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山区里养殖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绿色有机的品质保障。”张学振一再提醒村民,鱼病防重于治,坚持杜绝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药物。他尝试采用五倍子、苦参等不同的中草药配方,熬制汤汁预防水霉病等疾病,效果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微信图片_202012181529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振和田大才在渔场


经过张学振的刻苦钻研,山区冷水鱼生态养殖环节中的人工催产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研发等关键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渔场发展迅速,产值实现了从一千万到两千万再到三千万的“三级跳”。


在渔场工作的贫困户李前友告诉记者,以前只能在山里种点土豆、玉米,一年收入不到一万元。“自从渔场发展起来后,在家门口就一年四季有活干,每年增加收入接近两万元。”


除了技术指导,张学振还为帮扶的水产龙头企业申请获批省、市(州)科技项目6项,项目资金220万元。在学校的大力帮助和相关帮扶县市的支持下,张学振总结出了山区冷流水生态养殖的“六个一”的产业帮扶模式:定位一个冷水鱼特色产业、组建一个冷水鱼专家服务团队、承担一项冷水鱼攻关项目、支持一个县域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今年6月,张学振走进神农架蕈臻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指导养殖户张利宏养冷水鱼。“以前我们养过冷水鱼,出苗率不高,鱼长得很慢,张教授来了两次,准备针对性研发新饲料。”张利宏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年产值100多万,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争取产值过千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微信图片_202012181529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振作养殖技术指导

2017年3月,张学振的扶贫工作本已到期,他却主动做一名“留级生”,继续在建始县挂职。除了在恩施定点扶贫外,他还不定期地去十堰、神农架、黄冈等地,对当地农民的鱼养殖进行技术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无反顾个人贷款两次助鱼老板解困

2016年的那场洪水,让田大才的渔场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他哭干了眼泪,心灰意冷。“放弃渔场,卖房还债!”


“我们的基础设施在、市场在、技术在、声誉在、人在、情在,没有过不去的坎!”张学振连夜赶到渔场,劝说一夜,田大才终于决定“咬牙坚持”。


冷水鱼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没钱买饲料,田大才只能每天一餐吊着喂鱼。


张学振二话不说,将自己新买的轿车作抵押,贷款30万元帮渔场赊销饲料。他还积极联络协调,帮助渔场获得了400万元的银行贷款。渔场生产终于回到正轨,恢复到年产值1000万元的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8 15: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微信图片_20201218153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