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深入推进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全面建设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贵达
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践行“店小二”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努力为武汉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努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高网上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事联办”“一张身份证全办理”“全市通办”“跨市通办”“跨省通办”能力和水平,探索政务服务“秒批秒办”,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
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构建集城市大数据中枢、应用支撑中枢、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中枢,以及物联感知接入汇聚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用型基础应用于一体的城市大脑基础枢纽。推动数据治理融合开放,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和服务能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和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交易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综合监管,推动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
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作用,为打造“五个中心”护航
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生华
武汉审计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财政资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公共投资、国有企业、民生资金、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经济安全守护者,全力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审计力量。
全力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推动财政资金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绩效,当好公共资金“卫士”。
全力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五年内实现对重点市直单位、国企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强化权利运行制约,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全力推进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全覆盖。加强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过程、质量的监督,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绩效。
全力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全覆盖。关注国有企业落实市委和市政府涉企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经营业绩、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全力推进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全覆盖。关注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乡村振兴等人民群众关心事项,聚焦民生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落地见效,促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全覆盖。围绕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攻坚行动等关键环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注重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抢抓新基建发展战略机遇
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平
市城建局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站在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和全面建设***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力推动《建议》落到实处。
“十四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处于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转型阶段,要抢抓新基建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培育生态化、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型的城市建设新动能,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激发潜在动能。
现在,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正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向往越来越高。我们要以“武汉模式”刷新“武汉速度”,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武汉标准”提升“武汉品质”,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做强轨道网、加密道路网、统筹地下管网、发展智慧网;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塑造;全面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靓点区块,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引领和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