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29 15: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8日早上8时,彭军穿上工作服,骑着电动车,来到位于长江边的渔政执法工作站。他随时待命。一旦接到违规捕捞的举报,即使是在晚上,他也会到江上去配合相关部门执法。
江夏区金口街是长江初进武汉的地方。建于明代的石驳岸,至今还是长江上仅存的古代航运建筑设施。世代以“渔”为生,几乎是金口每户家庭的常态。这里一度是武汉渔民最多的街道,仅在册渔船就有90多条,渔民近200人。
走在金口街上,不少过去以江鱼为主打菜的餐馆已改换招牌,抹去了“江鱼”字样。
6月30日,武汉全面实施长江禁捕前的最后一天。八一渔业队队长王明武在队里第一个交出渔船,告别渔民身份。
他拿到了11万多元的补偿款,并与渔政部门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一名护渔队员,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
捕鱼30多年,王明武感受到长江的明显变化。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捕鱼,鱼的个头比现在大多了,产量也更大。近些年,捕条大鱼不容易,产量减少了近六成。”他说。
不再当渔民,王明武、彭军也没离开长江,像他们一样,八一渔业队有6人当上了护渔员。
“我们很幸运,还能维系与长江的感情。”王明武说,“不捕鱼了,收入是少了一些。但是让长江休养生息,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资源。这道理,渔民们懂。”
转向曾经的捕鱼船成了护渔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