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信息] 紧咬目标“冲” 迎着困难“上”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1-1-6 1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区负责人畅谈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紧咬目标“冲” 迎着困难“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武汉光谷未来城的华为武汉研发基地。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武汉经开区龙灵山自动驾驶主题景区内,无人驾驶巴士精确地停在停靠点上。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里华中总部。(效果图)

    经历了2020年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的英雄之城武汉,2021年元旦刚过,就在5日上午召开了以“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奋力开启现代化大武汉建设新征程”为主题的经济工作会议。回望过去,极其艰难、极不平凡,武汉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2021年,武汉明确发展目标,勇毅笃行、行稳致远,确保“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开,迅速在武汉各个城区引起热烈反响,各区负责人畅谈“2020年怎么看,2021年怎么干”。

    奋力出彩

    ■ 东湖高新区
    牢牢把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在深化科技创新上展现新作为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表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把创新摆上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东湖科学城为主要载体,以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要支撑,以“三个高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突出做好科技创新文章,更大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光谷贡献。

    东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该区全区上下思想统一、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以“稳”的步骤、“抢”的举措、“拼”的劲头,紧盯“创新水平在中西部高新区保持第一、综合实力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生态文明在长江中游力争第一”的规划目标,紧盯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的年度任务,不因疫情畏难退缩,不为汛情阻断所动,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恢复重振动力,把防汛作风落实为加快发展实践,一以贯之紧咬目标“冲”,一鼓作气迎着困难“上”。全区有5项年度指标预计达到市级拼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5%以上增长。

    去年,该区全年逆势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企业1.8万家,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4万家,其中企业超过10万家,预计净增高企800家、总数超过3100家,4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时,涌现出128层三维闪存芯片、100G硅光收发芯片、我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首款联想刀锋5G折叠手机等一批创新成果;高新大道主道、地铁11号线葛店段如期通车,光谷生态大走廊、武汉东站、地铁19号线等基建项目加快推进;东湖实验室首开一期建成,长江存储一期、联影医疗武汉总部投产投用,华星t4一期满产满销,长江存储二期、生物创新园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预计工业投资增速3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7%。

    东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迈入“十四五”,将牢牢把握“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的关系,在深化科技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在“一主引领”中充分发挥光谷副城优势。该区将全面启动东湖科学城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把科技创新推向新高度。“十三五”期间,东湖高新区“1133”创新空间建设起步开局,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为把光谷打造成中部地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东湖高新区将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文章,进一步提高经济首位度,建设武汉东部副中心,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 武汉经开区
    牢牢把握“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的关系,坚持集群发展,在做大做强产业优势上展现新作为


    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彭浩说,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汉经开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经济工作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暖,1—11月,重点经济指标考核综合排名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三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奋力完成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现代化大武汉建设贡献“车谷”力量。

    下一步,武汉经开区将紧盯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各项工作“精准落地”。

    一是聚焦发力点,精准调度稳增长。支持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格力、美的等乘势而上提升市场占有率,支持神龙复苏复兴。推动东风云峰、东风岚图、吉利路特斯尽早投产,金发科技、东风航盛、雄韬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尽快达产。开展“一对一”服务,提高工业投资项目入库成功率。

    二是抓牢关键点,招商引资促转型。谋划落地新的整车项目,加快汽车核心零部件本地化替代步伐,引进培育“三电”、汽车芯片、传感器等下一代汽车项目,推动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力争再引进2—3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三是找准突破点,创新发展聚动能。打造武汉西南产业创新大走廊,落实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龙头企业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经开区产业化。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经开智造、中国科技开发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发展。

    四是做好支撑点,优化环境见实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流程再造,把为企业的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加快“武汉资本岛”建设,做强“南太子湖私募工场”,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促进创新、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快惠企政策兑现速度,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 武昌区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推动开放”的关系,坚持内外联动,在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上展现新作为


    武昌区*委*书*记刘洁强调武昌的发展战略:紧盯全年目标狠抓重大项目,持续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武昌区坚持“一手撑伞、一手干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持区领导包保项目、部门统筹联动、街道属地服务,疫后经济运行反弹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服务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项指标增幅实现转正。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已经开启,武昌区将坚决落实市委、市ZF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把握“七个关系”,紧盯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站在新起点开好局、起好步,持续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坚持项目为王,再策划推动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落实帮包机制,狠抓落地开工,打造500亿元产业集群;坚持总部经济引领发展战略,设立区投资促进中心,构建“大招商”格局,统筹协调、整合共享招商资源和信息,实施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和平台招商,引进500强企业第二总部、区域型总部和研发机构。

    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加快中科武大·智谷建设,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空间等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孵化,培深培厚发展新动能。加大“新基建”项目规划布局,支持5G基站、数据中心建设,适度开放新建道路、公共空间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武昌首发、首试。

    把握“扩大内需”和“推动开放”的关系,坚持内外联动。以消费为引领,深化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区建设,繁荣夜间文旅消费,将黄鹤楼、汉街、户部巷和昙华林打造成为全市夜游线路的经典打卡地;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中南商圈、徐东商圈改造提升、集群发展;丰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发展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激发消费潜力。加快金融之城建设,助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抢抓外资开放机遇,吸引外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

    严格落实“六个到位”,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标提升服务品质,学习一线城市推广“就近一事联办”“零见面秒批”等便捷服务,打造企业群众认可的营商环境。加快区级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加强智慧服务终端应用,启动全区常住居民和注册企业电子档案库建设,主动“替群众想事”“帮企业办事”,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改革的获得感、认同感。

    奋力求进

    ■ 江夏区
    坚持城乡统筹,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


    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表示:要谋定快动,扭转困局,再立新功。

    2021年,江夏区将坚持以产业主导,围绕武汉市“坚持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产业优势”的发展导向,以全速冲刺、全力拼抢、全员服务的精神,在现代化大武汉建设***中展示江夏气象、贡献江夏力量。

    用新作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毫不动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大健康、大教育、新能源汽车、5G工业互联网等经济增长点,发挥毗邻“光谷”“车谷”两大副城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武汉市打造“五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海康威视、恒大科技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关键性、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高科技项目。

    用新突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倾力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地标,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国药中生武生所“两张王牌”,加快推进建设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区域内20所驻区高校聚集效应及BAT、华为等互联网巨头资源,聚合创新要素,加速区域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用新变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五个三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兴乡人才、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基层组织的全面振兴。加快建设1200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公园和50平方公里鲁湖都市田园综合体,把80%以上的村湾打造成“美丽乡村”,打造美丽武汉的“生态后院”。

    用新态度打造更好营商环境。以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导向,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法治、诚信、生态、市场等环境,做到能减则减、能改则改、能网上办则网上办,不断提升办事人的舒适感、满意度。

    ■ 江汉区
    引领现代服务业,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发表感言:2020年极不平凡,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仍将存续,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将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2021年,江汉区将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视发展不够、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牢牢把握“七种关系”,主动作为、担当善为,为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多作贡献。

    推动指标稳中求进,把抓经济、谋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状态和作风抓好重点经济指标,稳中求进、进中出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打响“江汉服务”品牌,坚持服务全市、面向全省、辐射华中,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升级计划。围绕全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质武汉金融街。围绕全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做强线下消费,做优武广、江汉路等传统商圈,做大越秀精武路、华发中城荟、龙湖天街、武汉中心书城和中部首家市内免税店等新兴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样板。

    推动全域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依托省级信息龙头企业,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跟进武汉嘉里中心等已开工项目,全力推动华发中城中心等19个新项目开工。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制度设计,强力抓好企业纾困解难政策落实,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 青山区
    坚持人民至上,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


    武汉化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表态:2021年,青山区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按照市*委处理好“七个关系”的要求,全力以赴推动青山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努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优传统产业。服务推动投资过200亿元的炼化一体、过50亿元的港城一体、过40亿元的乙烯脱瓶颈改造等一批钢铁、石化转型重大项目,启动6.7平方公里的武钢现代产业园一期项目。按照长江大保护要求,政企联动加快建设“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武钢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建设,积极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携手中国系统服务推动长江云通集团做大做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107平方公里北湖产业生态新城法定化,打造氢能源、化工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集群。

    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破解青山东部地区农村边缘化、人口老龄化、经济空心化等难题,制定区委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富民强村、互联互通、环境美化、安居宜居、生态提升、结对帮扶、平安稳定、头雁领航等“八大工程”。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家园。扩面提质“五大工作载体”,切实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让青和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在青山区遍地开花。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建设邻里中心、大力实施集中供暖(制冷)试点工程,促进有居向宜居跃升。

    努力形成快干实干氛围。全面加强区*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努力提升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能力。拿出“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的紧迫感,强化经济指标日常调度,对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全区通报提醒,有的放矢补短板、抓进度、促落实。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李金友 谭德磊 乔驰 汪峥 覃柳玮 通讯员刘国发 吴迪 刘方舟 朱素芳 安源 刘忠友 彭亚楠  统筹:赵代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