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店换上纸吸管
昨日,记者在瑞幸咖啡一家门店看到,无论大小型号,该店的所有吸管都是纸质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12月起,公司就停用了塑料吸管,为所有门店配送的都是纸吸管。
“为了环保,我们不再提供吸管,消费者可以揭盖饮用。”在麦当劳一家门店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店在塑料吸管停用之后,也没有上架纸吸管,提倡消费者直接揭盖饮用。
“纸质吸管和塑料吸管比起来,其实口感差别并不大。”李女士说,希望纸质吸管能够推广使用,或者直接使用无吸管的饮料杯,为环保出一份力。
但是,也有部分商家仍在提供塑料吸管。在汉口一家西餐厅里,消费者点的果汁和饮料,服务员提供的仍是塑料吸管。在一些早餐店里,商家为购买豆浆的市民提供的还是塑料吸管。
有商家指出,塑料吸管采购价格相对便宜,如果使用纸质吸管代替,会增加成本。而且豆浆等饮品温度较高,纸质吸管使用后容易变软。
部分药店菜场暂未禁塑
去年底推出的“禁塑令”的实施范围不仅限于商超,对书店、药店、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也做了相应要求。
在武昌一家新华书店里,店内提供的塑料袋并没有“可降解”字样,也没有“jj”环保标识。记者询问是不是可降解塑料袋,工作人员回复,这是普通塑料袋,目前并未收到更换通知。
记者在收银台观察了一阵,发现购买塑料袋的读者很少,大部分读者购买书籍后,都直接装进包里带走。
随后,记者走访了友谊大道上的几家药店,发现店内提供的塑料袋也不是可降解塑料袋。“我们听说了‘禁塑令’,但是目前总部还没有要求下来。”部分药店工作人员称。
“禁塑令”规定,2020年底,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武汉市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那么塑料袋用量大的集贸市场现状如何?记者探访了洪山杨园南路的两家菜市场,每个摊位前照常挂着颜色不一的不可降解塑料袋。摊主每称完一种蔬菜,就顺手从货架上抽出一只塑料袋装上。走出菜市场,很多人都是双手拎满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记者随机采访多位摊贩,均表示分不清什么是可降解,什么是不可降解,“农贸市场免费提供袋子已成习惯,一时半会也很难改变。”一位居民说。
环保人士呼吁从源头控制
目前市场对“禁塑令”的落实不一,那么市民该如何识别可降解塑料袋呢?
华丽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张立斌是《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中国国家标准(GB/T38082-2019)主要起草人。他介绍,该标准对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的标识作了规定。这个图形标识为带箭头循环圈、“jj”(降解拼音首字母)、材质缩写(如PBAT、PLA、PBS等)、六种降解环境名称(可选)、产品国家标准及产品名称组合而成的绿色笑脸图案。
“只要塑料袋上有‘jj’标识,就是可降解环保购物袋,消费者购买使用时可关注此标识。”张立斌称。
“作为环保人士,看到政府出台这样的规定非常欣喜。”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柯志强说,禁塑令出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柯志强说,目前大型商超落实情况较好,书店药店菜场等地落实欠佳,这种情况情有可原。毕竟政策出台后,需要给商家一定的缓冲期,再逐步规范。
“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控制应该从源头抓起。”柯志强指出,禁塑令主要从使用平台进行约束,建议职能部门也对源头进行约束。比如,给塑料生产企业一个时间期限,在规定时间内,要么停止生产,要么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约束和生产约束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楚天都市报记者 石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