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size=1.125em]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公布,武汉4个项目成功入榜。 [size=1.125em]经专家及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此次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25项(其中新增项目共185项,扩展项目共140项)。 [size=1.125em]武汉市申报的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民间文学类)、武汉杖头木偶戏(传统戏剧类)、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传统中医药类)及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统中医药类)榜上有名。至此,武汉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9项。 [size=1.125em]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非遗保护力度,特别是开展了非遗的资源普查与记录工程、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这四个项目的脱颖而出,也是近年来武汉市文化建设特别是非遗保护的新成果,为打造和建设国家非遗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size=1.125em]目前,武汉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59项(其中市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2项,国家级项目1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79人(其中市级258人,省级79人,国家级18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21个(其中市级13个,省级7个,国家级1个)。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size=1.125em]入榜项目如下: [size=1.125em]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 [size=1.125em]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孝感市、荆州市、黄石市等地。其基本内容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早期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堂会、寿诞生子和请神,后期增加了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代题材等诸多剧目。木偶戏制作精美、表演细腻,充分体现了荆楚的文化审美。 [size=1.125em]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 [size=1.125em]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是叶开泰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特色制药技艺。叶开泰创始于1637年,与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号”,至今仍保留古方古法,并通过严格的传承制度培养后人。叶开泰精工炮制、用料讲究,其制剂方法的演变不仅展示了中药生产在近代史中的发展、见证了武汉的城市发展,也折射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size=1.125em]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兴起于明嘉靖并传承至今的汉派特色制药技艺,其技艺核心在于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是药不丢、非药不用;依候而制、减毒增效”,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融百家之长,被誉为标杆性、示范性、引领性技艺,对了解中国中药史、武汉城市发展史具有较大价值。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反映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独特而典型的神话故事,其内容可以分为大禹及其儿子的治水故事及由核心故事衍生出的后人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这两个类别。区别于***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有史料、专著、动画片、歌舞等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形式多样而富于审美想象。通过武汉民众口头传承、传播以及传承人的讲述,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进街坊、进社区、进学校,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湖北日报记者严芳婷、通讯员刘甜甜、汪羽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