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自由的风 - 

[其它信息] 刚刚,武汉两个团队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4 0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6床,程春生,50岁,呼吸衰竭……是否需要上ECMO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2月17日,早上8时整,同济医院ICU病房正在进行病例讨论。
“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用ECMO来延续生命。”“护心队”队员周宁说,提前干预,才有可能更好应对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衰、心梗、暴发性心肌炎等危急情况。
2月19日,周宁和队友汪璐芸医生给程春生实施了ECMO手术。2月27日,程春生成功脱下ECM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5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ICU的患者都是‘守’出来的。”同济中法新城ICU护士长熊杰说,像程春生这样的危重症患者,上ECMO的同时,还进行着血液透析,每次连续血液净化的时间是8至10小时,需要两位护士轮班守床,每小时检测的数据达数十种。
2月5日,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接管中法新城院区一个ICU病区。42岁的刘先生持续发烧9天,危在旦夕。李树生说:“我们承担风险也要搏一把,上ECMO!”接下来就是医生和护士漫长的坚守,“机器一报警,大家的心都会一阵发紧。”
3月10日,刘先生顺利脱下ECMO,接着又脱掉了呼吸机。他是湖北省当时成功脱离ECMO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通俗来讲,炎症因子相当于人体防御埋的“地雷”,能炸掉侵入身体的病毒,同时也会对身体有损伤,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需要将这“雷”清除掉。
“护肾队”队长徐钢带领小分队成员住在医院里,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高峰期,光谷院区17台血液透析机满负荷运转,4位肾内科医生、20多位护士最多的一天为34名患者做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6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医院“尖刀连”在抗疫战斗中。院方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部战区总医院
战“疫”党员突击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65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湖北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疫情一开始就身处“暴风眼”,他们是最先投入疫情防控的军队医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院2200多名党员自发组成“党员突击队”,义无反顾冲锋一线,支援地方战疫。

“我是军人,是党员,
还是专业医生,我不上谁上?”
57岁的江晓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组长,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感染科主任医师已经与传染病战斗了34年。原本今年春节一过,她就要退居二线了。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她的计划。

疫情刚暴发时,救治患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各个病房中,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仔细分析每名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细化“一人一册”的治疗方案。

接诊患者最多那几天,年过半百的江晓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深夜查房之后就在办公室打个盹,时常深夜一两点钟还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救治。有时候放心不下重症患者,凌晨4点,她又换上防护服去重症监护室查房。

同事叮嘱她注意休息,她说:“我是军人,是党员,还是传染病专业医生,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0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7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