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米不过6元一公斤,冷水香稻30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烟叶总产量下降了一半,烟农收入却翻了一番。2020年,兴山县黄粮镇耕地亩均收入突破3500元大关。从苦干到巧干,从产业大镇转型为产业强镇,黄粮镇突出市场主体和能人带动效应,为山区农村立足生态种养产业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路子。
市场主体发力,新兴业态助农增收
九月的黄粮,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金家坝村冷水香稻种植基地,负责人黄斌看着被饱满稻穗压弯腰的香稻,喜上眉梢,“今年雨水足、光照好,水稻灌浆情况比去年好,跟着我们发展香稻种植的农户预计户均增收2万元”。
金家坝村2016年发展香稻种植,已带动周围农户48户,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80万元。重点贫困户胡剑锋在四月青冷水香稻基地就近务工,是最早响应镇村号召种植香稻的农户,“技术不愁,销路不愁,价格不愁,只要按照要求种植管护,一亩田的收益比以往高不少。”胡剑锋今年种了8亩香稻,将原先效益不好的农作物全部替换为冷水香稻。
片区式发展,高标准品控,集约化销售,市场主体主动进位尽责,为种植户提供品种选育、技术培训和销售支撑,这正是金家坝村水稻产业从多到精远销外省的诀窍。
冷水出香稻,黄土育苞谷。在公坪村,曾经“不值钱”的玉米棒子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村委联合憨农院电商平台为我们种植的甜玉米设置了最低收购价,加上村里十几户种植大户带头播种,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疫情期间,丁仁典担心甜玉米销量不好,一直纠结今年地里种什么,帮扶单位电信兴山分公司借力消费扶贫,以公司名义同外部市场沟通,打开甜玉米网销之路,公坪村今年甜玉米种植面积达300亩。
能人大户带动,磁铁效应组团脱贫
“疫情后全镇共流转土地1460亩,每亩地政府补贴租金100元,主要用于发展精品小水果等带动性强的规模农业”,黄粮镇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金周介绍,“新规划的店子垭小水果基地10月初将完成苗木定植,建成后将成为大仙溪湾片区果茶产业带又一‘网红打卡地’”。
小水果基地负责人王大喜是店子垭村有名的种植能手,“边学边教,既当师傅又当徒弟,我们十几家人加在一起种植了接近100亩红心脆李,现在已进入收益阶段。”
种植红心脆李期间,王大喜积累了大量种植经验,周围邻居在了解到镇政府鼓励发展小水果后,和王大喜达成一致:有钱的出钱,有田的出田,有力的出力,一起再发展一块小水果种植园。
在仁圣村,以“农场+农户”的公益扶贫模式,退役军人张飞作为能人大户也吸引着一批产业发展人。为带动全村人致富,张飞成立了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将全村的农产品资源整合。线下有百果园、农家乐,线上有农商城、农品汇,通过电商平台,张飞每年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2000多单,帮助该村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政府引领助力,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履行市场主体责任,发挥减贫带贫作用,培育猕猴桃、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9月17日,在黄粮镇产业强镇座谈会上,仙侣山家庭农场负责人作为市场主体代表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并感慨,“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
政府不再单纯对接产业发展人,而是通过重点引导市场主体,助力能人大户,将政府政策对接优势、企业大户技术渠道优势和农户人田林地水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既打造品牌,又扩大产业存量,构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片区。
按照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发展理念,黄粮镇统筹优化低山小水果、半高山核桃茶叶香米花卉畜禽、高山烟叶蔬菜的立体农业产业带,以突出特色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转型升级传统农业,打造精品烟叶主产区、两坝一坪一山水产花卉区、高山绿色蔬菜生产区、果茶产业带、集约化畜禽养殖产业长廊和农产品轻加工区等六大产业片区,完成文化、旅游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山水提色、田园赋能,产业导向、文化立轴,分区划片、产销结合。9月17日,兴山县第三届农民丰收节在黄粮镇举办,现场稻浪翻滚,瓜果飘香,一派丰收喜悦景象,较好地反映了兴山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果。
构建有人气、有口碑、有品牌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式产业强镇布局,充满丰收气息的黄粮正从“兴山粮仓”转变为产业遍地开花的“多彩黄粮”。(通讯员 乔长姣 许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