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清水“逼”出世界纪录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尹旺 张国庆
阅读提要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距丹江口大坝24公里,一跨跨越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丹江口水库。该桥是我省十三五重点工程、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最难啃的“硬骨头”。
难,在于施工中头顶“高压线”:必须护好一库清水。
如今,一库清水“逼”出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纪录的诞生。
9月30日16时30分,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丹江口水库北岸,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北岸承台完成浇筑,全面进入主塔施工阶段。
苍翠群山环抱,一库江水清澈。现场,高高的围堰挡住江水,密密麻麻的钢筋下,工人们正在灌浆,主墩承台相当于2.7个篮球场大。在南岸,另一座主塔也在加紧施工。
中交二航局十淅高速项目常务副经理周范武介绍,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主跨76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打破西班牙卢纳桥保持37年的世界纪录。
“这个世界纪录是被逼出来的。”周范武笑着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桥型难题“卡壳”近一年
2016年,大桥跨丹江水库两岸选址确定。围绕设计方案,专家间争议较大。
起先,根据丹江两岸V型峡谷地形结构,设计单位提出大桥选型为六跨连续刚构桥。大桥建设较小、进度快,但有6个主桥墩“立”在水库内,涉水施工难免影响水质,水中墩也会干扰鱼类活动。
大桥投资方、省交投集团提出,为最大限度保护丹江水资源,水中最好无墩。然而,特殊的地质条件,让一跨过江面临难题。反复讨论中,大桥建设推迟近一年。
最终,专家组选定了一跨过江的新桥型——主跨760米的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该桥既像斜拉桥,又像悬索桥。主桥一跨过江,但两边引桥狭窄,研发团队重新计算桥面受力点,增加两个“秤砣”。承建此桥的中交二航局十分清楚,要高标准建成此桥,必须在工艺、技术上大胆创新。
于是,世界最大的刚性铰、组合桥面首次采用UHPC+正交异形板……周范武介绍,目前该桥仅新材料、新工艺就使用10多项。
借“东风”,主墩施工“不沾水”
主桥一跨过江,岸边两个主墩如何做到施工“不沾水”?项目工程师为此绞尽脑汁。
工程师们翻阅资料发现,丹江水库有季节性水位变化,能否利用水位落差大的现象,抢建施工平台?
机会来了。2019年夏天,丹江水库出现罕见低水位,水位下降十六七米,两岸露出大片岩石。
抓住机遇,与枯水时间赛跑。项目部制定“围堰干施工”方案,在两岸各修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平台,在水边竖起一圈抗滑桩挡墙。等水位上升后,再加装单臂钢围堰,共22米高,巧妙将施工区与水源隔离。
期间,项目部迅速增加设备、人员抓紧施工,仅用两个月就完成承台修建。此举不仅保护一汪清水,还节省涉深水施工成本4000万元。
小心翼翼,截住每滴污水
丹江口水库,京津冀豫的“大水缸”。护一库清水,成为大桥建设中的“高压线”。
为此,项目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岗位:环保部部长。身为环保部部长,李敏每天的工作,就是确保洁净地建设大桥,不让污水流进库中。
顺着李敏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个大沉淀池。李敏说,每个池子容积400立方米。翻斗车将施工产生的泥浆卸倒进池,通过三级沉淀、过滤,将泥沙和水分离。“通过沉淀池处理,再将泥沙运至弃土场,还可废物利用。”
项目部还沿两岸垒起砂袋隔离带,为防止废料泄漏入江上了“双保险”;在边坡铺上10多万平方米的绿色防护网,防止水土流失。据统计,大桥动工以来,项目已投入环保费用600多万元。
“小心翼翼”施工进程中,主塔日渐长高。截至9月,这座特大桥已完成工程量的50%,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洛阳、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景区将一线串珠,十堰人开车行走大桥,可直达河南,不再绕行襄阳,鄂豫两省经济交流协作将进一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