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秦 荣
10月24日,从上海招商回来,华中模具城总经理何传金就来到二期施工现场。
何传金介绍,一个月前,华中模具城二期拿到70亩开发用地。明年将再增加4万平方米钢构厂房。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园区仍引进30多家模具企业。
目前,华中模具城共有160多家模具及关联企业进驻。
何传金说:“1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被盘活,模具城闲置率从60%下降到10%。政府纾困解难,帮我们闯过了难关。”
破解产权分割难
2013年,华中模具城落户孝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面积1000亩。目标是引进500家模具及关联企业,建设华中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模具产业基地。
一期进展顺利,3年时间,华中模具城建成各类厂房47栋,面积22万平方米。
厂房建起来,烦恼来了。按照上级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模具城只有完成所有园区建设,其投资强度、容积率、环境容量达到标准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分割转让,为入驻企业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
办不了不动产证,企业无法办理抵押贷款。至2017年,华中模具城厂房闲置率高达60%,资金无法回笼,企业进退两难。
破解模具城发展难题,孝南成立协调专班。“我们先后到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在严守红线的前提下,决定大胆创新,对模具城土地使用权进行分割。”孝南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肖应俊参与了当时协调。
2017年1月、4月、11月,孝南区政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不断明确华中模具城土地使用权分割办法。如:不动产受让人,最初规定为“模具生产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后放宽至“从事模具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不动产分割面积,最初标准是“基本单元不得小于200平方米”,后改为“建成部分按销售单元和厂房实测面积登记发证”。
“依法依规,还要合情合理。”肖应俊解释说,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模具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死抠标准,企业难题还是解决不了”。
两年来,模具城已有54家入驻企业先后办理不动产证。
破解企业融资难
10月21日,华佑数控公司负责人李自立正带着一帮技术人员安装机器。
“年初因疫情停工两个多月,但今年产值会比去年增长30%。”李自立介绍,现有4000平方米厂房的贷款马上就要还清,前不久企业向园区租赁4800平方米厂房。
发展这么快,李自立没想到。2015年,华佑数控入驻华中模具城时,手上仅有50万元流动资金,只能租赁1000平方米厂房。
关键时候,园区“扶了一把”。企业购买厂房,只需缴纳30%首付,园区提供总价20%的免息借款,企业便可向银行贷款购买厂房。
一年后,依靠华中模具城提供的250万元免息借款,华佑数控拥有了第一栋自有产权钢构厂房。
能给企业提供免息借款,得益于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据介绍,孝南区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华中模具城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2017年,华中模具城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企业需求,种子资金可放大至2000万元。
欣宏创塑料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塑料制品企业。今年初,限塑令发布,这让公司负责人张和平意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转型,首先得更新设备,一台新设备需要1000多万元。还需要增加厂房,张和平看中一栋3000平方米厂房,售价800万元左右。盘算公司资金,厂房和设备,只能二选一。园区给出解决方案:先买设备,厂房支付50万元定金,明年缴30%首付,园区再免息借款20%,再贷款购买。
9月初,张和平租下新厂房,目前正在采购设备。
破解产业配套难
近两年,***旭正、东莞丰邑模具、苏州新代数控等行业知名企业入驻华中模具城。
企业扎堆集聚,对产业配套提出了新要求。
昊睿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是武汉一家外迁企业,落户华中模具城不久便遇到难题。“我们很多材料必须经过热处理,才能达到一定硬度、耐磨度,但园区内没有一家热处理工厂。”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只能把材料送到武汉处理。多的时候,一个月要往武汉跑七八趟,影响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政府部门和园区意识到,“补链”迫在眉睫。
2019年,华中模具城通过多方考察,招进鑫和信精工真空热处理厂。园区提供1200平方米厂房,免租3年,并给予部分用电补贴。
鑫和信精工的到来,解决了昊睿塑料模具等企业热处理的难题。
大道物流、愚公物流等配套企业也来了,同样享受免租、装修补贴。“有些厂房本来就是闲置的,免租能吸引更多企业来补链,让更多企业安心发展,‘舍’也是‘得’。”何传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