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长一排冷库中间,一个“进口冷链商品储存专用库”显得十分醒目。冷库门口设有测温登记点,桌上摆着消毒用品,身穿防护服的检疫人员对入库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和消毒。
“进口冷链商品入关时,都是大集装箱,很难一件一件检测,只能抽检。”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学锋告诉记者。这样,检测压力就传递到了后方环节。以前,冷库里不分国内商品和进口商品,都是放在一起;从今年9月起,为了加强检测,公司设立了进口商品专库,江岸区市场监管局检疫人员驻库办公,货到后先进待检库,由检疫人员一件一件取样检测,一般需要12个小时才能出检疫结果,合格后才能转入冷库。
记者探访时,恰遇武汉市委作风巡查第一组驻江岸区巡查组前来巡查防疫情况。“省、市领导十分重视我公司的防疫工作,分别前来视察,对我们设立进口商品专库的做法十分赞赏。”王学锋说。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必须带头承担起防疫重任,让市民吃得放心。 两个居民小区 居民防控意识普遍比较强 前日,记者探访了武汉多个小区,发现多数市民能主动佩戴口罩,物业也采取了积极防控措施。
在汉阳区自力小区,多处入口设置了登记卡口,有专人值守测温。该小区临近西大街小学,正在校门口等女儿放学的张女士说:“现在孩子一回家,就知道自己洗手了。以前她不爱洗手。”疫情暴发以来,家人都养成了一回家就洗手的习惯,家里口罩、酒精等日常防疫物资也准备得很充足。
蔡女士带着1岁多的外孙在公园散步,两人都戴着口罩。“他想出门玩的时候,会自己主动戴口罩,还要我们大人也戴上口罩。”蔡女士说。
在小区的一处卡口,值班人员张女士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当天,登记本上记录了8个人的姓名、电话、体温等信息。张女士介绍,他们每天两班倒,从清晨6时值班到晚上10时。除了测温、登记,他们还要询问来访人员的相关信息,如果有国外返汉人员或者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汉人员,或者来访者体温异常,要向社区报告。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社区组织志愿者,在5个出入口设置卡点,并建立了“社区守控”微信群,值守人员定时汇报值守情况。社区内的消杀工作外包给了一家公司,保证每月消杀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