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自由的风 - 

[其它信息] 第十七届光博会开幕!首日亮点在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0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0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1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光博会参展的国内外企业近300家,众多自主创新成果、实现国产突破的关键技术齐聚,显示出强劲的疫后重振势头。
瞄准“新基建”发展机遇,华为在本届光博会上首次发布F5G智慧城市理念,基于光纤技术,利用超大带宽、安全可靠、超低时延的优势,实现千行百业的万物互联。
华为相关负责人介绍,F5G目前已在中国地质大学实际应用,可满足校内智慧教学、高校之间信息高速流通。对于F5G智慧城市在武汉的发展潜力,华为充满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1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副总裁 王金辉


根据我们在地质大学的一个计算,大概能节省40%工程成本,而且能满足未来30年流量持续演进升级的需求,不需要重新布线 。华为在武汉的研究所,已经有数千名工程师从事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所以我们认为F5G在武汉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科技如何突围“卡脖子” ?
院士聚武汉
科学家和工程师携手解开枷锁


2020年11月11日-13日,第十七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光博会)在汉举行,同期论坛紧扣光学前沿,围绕集成光电子、光网络、生物医学光电子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激光产业、5G光通信、新基建、硅光芯片、光纤传感、硅光产业等热点技术方向,举办多层高峰论坛、专题报告,聚焦光电产业新态势。


据了解,当前,武汉正在围绕打造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子科学、生命科学,科学施策,着力解决重大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难题,推动技术进步,企业进群,产业进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15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展示的机器视觉专用线激光器。记者周超 摄


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
不仅能做还能用,才算“中国制造”


刘文清介绍,尽管从全球创新发展格局来看,中国仍处于创新型追赶的国家,但创新排名上,中国一直在上升,另外,从中美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来看,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上升,美国在下降。中国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全球的格局。


“20多年前,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多来自海外,没有一台国内生产的。而且,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而现在我们在该领域的上市公司已有十多家了,中国发展了一系列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刘文清介绍,科学家用“光”的手段来监测,“各种各样的大气成分都有它的光谱”,用光谱学的方法测臭氧。在外地的一家石化厂,通过监控,捕获了一次泄露的事件,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刘文清介绍,在战疫期间,空气监测团队曾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地,探究疫情期间,特定地点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最终发现,方舱、医院等,负压系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医院的封闭体系被验证很有效,很难有病房里的气溶胶泄露到空间中。


“我们能不能达到,也能达到,但我们能不能用,不能用。”刘文清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受到挑战,“不能用的原因就是你的稳定性、可靠性(达不到),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11121102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博会展出的高稳定激光器。记者刘斌 摄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
如果对基本科学不重视,产业也走不远

徐红星说,“光”拉动了一系列高价值产业链,如正在形成的5G产业链等,对无人驾驶、物联网、半导体、云计算,对互联网、万物互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如对于医疗器械、半导体影像、体外诊断等方面都会用到很多的光学技术。

他认为,“光”还是搭建未来的产业,“用光进行3D制造、推动一些建筑节能、生物医疗、精密加工等,未来还能用光进行手机的异形屏制造,每个人的屏都能私人定制,光能造福人类。”

徐红星认为,国家出现两大新痛点,一个就是航空发动机,一个是芯片,都与光学有关。比如说航空发动机需要很大的推重比,温差需要特殊材料,需要研究光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精密控制;另一个是芯片,其关键是光刻机,光刻机的核心就是光源。

“如果对基本科学不重视,那么我们产业也走不远。”徐红星说,这些痛点不仅仅属于国家,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甚至产业界本身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