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家参展商展示的智能飞行器,据介绍,该飞行器充满一次电只需要半小时,一次满电可飞行半小时,时速可达一百公里,全球销量已达六百多台,海外销量占比更大,销往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记者胡冬冬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人将引领柔性电子产业,甚至在该领域最接近诺奖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黄维表示:中国人将引领柔性电子产业,甚至在该领域最接近诺贝尔奖。
“我个人并不赞同所谓的换道超车和弯道超车,这些超车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都是重复别人的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黄维说,国人应在创新领域走出中国道路,而柔性电子领域中国已从并跑到领跑。
“去年十月份我到三星电子去做一个演讲,听众大概数倍于今天,包括在台阶上都坐满了人。”黄维介绍,20多年前中国产业界俯视三星,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学生。但是20多年之后我们看三星要平视了,因为他们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做得非常突出,引领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尤其三星钻研的柔性电子,已经成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这个方面中国也当仁不让,实现追赶。
他认为,柔性电子是智能时代的关键核心科技,是可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科学技术前沿领域。黄维认为,在硅基材料和电子过程高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微纳电子产业显然是美国引领,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样一个时代即将终结,而碳基材料和光电过程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柔性电子产业,将无疑由中国人引领。美国在50年前建设的硅谷,巩固了美国的强国地位,未来我们一定要追赶超越,靠的是柔性电子。
“我们非常自豪,在柔性电子领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全球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研究领域。我国在柔性电子的关键方向已经取得创新性、引领性的突破,而且是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他有这么一个预见,如果有机会在企业家、金融家的关心支持下,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有一定的政策引导,有可能实现规模的产业应用,柔性电子将会成为诺贝尔奖化学奖的有力竞争项目,也是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唯一有希望在近期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李佳 通讯员黎小双 编辑:王戎飞 校对: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