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2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27日,AI树洞机器人将自杀信息传给黄智生,救援群当即展开救援。记者杨佳峰 摄 AI树洞机器人其实就是一个电脑程序,点击按钮搜索,程序会自动通过算法识别“树洞”中准备轻生的人。监控通报会列举留言时间、留言内容、留言者微博主页链接等信息。 最初,黄智生将机器人设置为7级开始预警。随着救援团成员增多,预警门槛改设为5级。黄智生说,每晚10点,机器人将预警通报推送给他,然后组织救援。由于网络上“树洞”量很大,救援团目前只能监测其中的四五个大洞,无法覆盖全网。
让黄智生及其团队困扰的是,救人收获的不一定是感激,有时候甚至也有谩骂。 2018年12月26日,一位武汉女孩在微博上留言,准备去武夷山跨年,元旦回汉就跳楼。黄智生获取信息后,当即成立8人救援小组,并联系到这名女孩的多个朋友。通过女孩发在朋友圈的电子病历,查询到其看病的医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最终通过病历号联系到当事人及其母亲。 “是你们了解我女儿,还是我了解女儿啊?”救援小组被其母一顿回怼,母亲认为女儿不会自杀,责怪救援小组泄露隐私,干扰女儿生活,“到处说我女儿患了抑郁症,将来还怎么找男朋友?” 黄智生回忆,元旦当晚9时,女孩果然站上了高楼边,准备自杀。经救援小组报警,女孩获救。一周后,这个女孩再次进入“约死群”,救援小组再次将其解救。“至今,其母还是排斥树洞救援团”。 如果说救援一个人是一次战斗,那么救援一个“约死”团队,则相当于一场战役,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跳河吗?我有群。”去年,5月13日23点,网友“求死组队”在一个树洞发出这样一条信息,AI树洞机器人监控到并分析出,这位网友的自杀风险为7级。 经查,微信名为“北冰洋”的河南女孩,和湖北男孩李军,谋划一起去武汉跳长江。 黄智生成立了15人组成的救援小组,黄智生担任总指挥。为了确保救援成功,山东心理咨询师、救援志愿者王新丽以约死者角色卧底。救援小组成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陈皓决定先乘火车赶到郑州,登上Z266次车,近距离盯梢河南女孩“北冰洋”。 5月15日上午8时40分,Z266车抵达武昌火车站,“北冰洋”被民警和救援小组成员截留。当晚9时许,李军乘坐K903次车抵达武汉车站,也被民警拦下。民警为两人送上水和食物,并与之沟通。经开导,二人情绪好转,在警方协调下,家属次日将两人接回家。 黄智生说,这场救援共持续了45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