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活如常中的不寻常
11月7日,武汉东湖风景区,市民王女士给一岁半的儿子戴好儿童口罩,一家三口排队检测体温后进入植物园。她随身的背包里,还装着免洗消毒液、酒精消毒湿巾。当天,东湖共接待游客40.6万人次,是4月8日景区重新开放以来,日游客量首次突破40万人次。
从4月8日离汉通道管控解除,到9月1日全市260万学子如期开学,武汉城市***生活全面回归正常。城市回归繁华的背后,是慎终如始的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世界都需要向武汉学习,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恢复正常经济和***活动。”早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在日内瓦的网络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晴天带伞” 武汉人养成防疫习惯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cdpEKcgoS1BsIib8ZSftCz2XX0XI63fauInHKTsN7pKXicXTN8npLyrE4XiaQf4CwgPFQJTzCbTibyiaVibbQjWClLvA/640?wx_fmt=gif
“武汉是安全的,但这份安全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武汉人,要有忧患意识,做好自身防护。”王女士是一名教师,看着秋日暖阳下林荫绿道上欢笑的人潮,她笑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现在“戴口罩、勤洗手”已然成了王女士一家的生活习惯。
她明显感觉到,生活恢复如常,但在她的生活圈里,无论是学校、小区、社区,疫情防控的弦没有松过。 “电梯、公厕、商场……公共场所的密闭空间里,总是多了一种气味——消毒水的气味,这气味让人感到踏实。”王女士说
5月25日上午,市民之家物业部门的陈望民师傅,带着喷雾器在市民之家各个窗口部门进行喷洒消毒水的消毒工作。记者杨涛 摄
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武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对“日常生活”的珍惜,体现在一个个诸如此类的细节之中。
“您稍等,我先擦一下。”11月20日上午10时,江岸区健美街一公厕内,厕管员王文献拦下一位上厕所的市民,拿着用消毒液洗过的拖把,迅速清理了一个蹲
每天,王文献会对公厕全面消毒4次,其余的时间,她拿着扫把和一块消毒液浸泡过的抹布,清洁地面、擦洗门把手、洗手台、水龙头、蹲位,几乎一刻不闲。她说,我们有规定,公厕人员流动大,一定要做好清洁消杀。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晴天带伞”已经成为武汉的城市生活常态。
撑伞避雨” 全流程闭环管理严防输入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cdpEKcgoS1BsIib8ZSftCz2XX0XI63fauInHKTsN7pKXicXTN8npLyrE4XiaQf4CwgPFQJTzCbTibyiaVibbQjWClLvA/640?wx_fm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