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8:36
近日,汉口陈怀民路一家农贸市场内,疾控人员用采样拭子在刀具、称台、肉类表面等处反复涂抹,再将拭子小心放入病毒采样管。对30个环境样本进行记录和编号后,这些样本将送到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当天检测结果就会出炉。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8:43
6月13日起,武汉市全面开展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环境监测,尤其是对冷冻冰鲜食品等实施日检日测全覆盖,“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最严‘红区’管理”。 武汉市要求进口海鲜产品、冷冻冷藏肉品必须查验“两证明一报告”(海关通关证明、检疫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并实施全覆盖检测、全环节消毒、全链条管控。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8:51
12月10日起,武汉市率先使用湖北省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平台“鄂冷链”。这意味着进口冷链食品也有了“身份证”“健康码”,其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和物信息可以全程追溯,从进口冷链食品进入湖北首站开始实现了货、库、车、人全环节的精准管理,避免大海捞针式排查,实现人物同防。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01
12月10日,从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盈石物流园内的武汉盒马B2C冷冻仓发出的10盒泰国黑虎虾,贴上湖北省首张“鄂冷链”食品追溯码,送往盒马鲜生鸿达中央广场店,并正式上架。记者胡义华 杨涛 熊诗琪 通讯员吴杰鹏 郭姗姗 摄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15
为严防疫情输入,武汉市强化境外返(来)汉人员排查,对境外来汉人员“入关—检测—分流—集中隔离—社区防控”全流程闭环管理。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30
天河机场设立了境外航班专门停靠区域和入境人员入关专用通道,国际旅客抵达天河国际机场后通过专用通道入境并接受检疫。从武汉口岸入境人员一律在武汉指定的酒店集中医学观察14天,核酸检测正常才能解除隔离。对于有症状的旅客会直接封闭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36
面对疫情输入风险,武汉市盯住“人”、严把“四站一场”关,抓好“物”、严把货物“入城关”,守住“地”、严把场所“风险关”。
“打伞干活”最短时间内控制可能出现的疫情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cdpEKcgoS1BsIib8ZSftCz2XX0XI63fauInHKTsN7pKXicXTN8npLyrE4XiaQf4CwgPFQJTzCbTibyiaVibbQjWClLvA/640?wx_fmt=gif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49
“36.3℃,可以进去了。”11月8日下午2时许,江岸区塔子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孙先生前来取药,一进门,预检分诊台的工作人员为他测量了体温。
记者看到,预检分诊台上摆放着发热登记本,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的就诊居民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等都有详细记录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19:5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防控的前沿哨卡。工作人员介绍,入内者体温必量,如确定体温异常,会立即联系其所在社区,由社区派人送至定点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断,万一出现传染病例,通过疫情直报系统上报。 发热门诊是疫情预警的哨卡。目前,武汉市62家定点发热门诊呈“网格化”布局,形成发热患者“12分钟医疗圈”,覆盖全市各个城区。一旦出现疫情,接诊机构必须严格落实2小时网络直报,检测机构及时采样,6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7 15:20:09
8月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普通门诊大楼外,就诊市民出示健康码。记者苗剑 摄 严格精细的预检分诊只是武汉市“打伞干活”的一个缩影。武汉市通过疫情直报系统、发热门诊、检测机构、“12345”和“12320”热线等大数据平台,动态关注居民健康情况,对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和多渠道公共卫生预警。 武汉市药店、商超、海鲜及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社区、冷冻冷藏单位等,每日都会接受卫生督察队伍检查,保证触发机制的敏感性。一旦出现疫情,可做到局部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在最短时间内把疫情管控在最小范围,扑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扩散不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