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8:41

武汉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城市发展,是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生态宜居,是现代城市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8:51

12月7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武汉不断探索追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着力突出滨江城市特色,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00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11

东湖绿心美如画。记者胡九思 摄
“十三五”期间,武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增进福祉、得到实惠。
两江四岸,百里生态长廊绵延展开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20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34

青山江滩的绿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景观。记者胡九思 摄
12月16日早晨,武汉市民徐先生沿着青山江滩的绿道小跑。“早起过来跑一圈,空气清新,一天都变得更精神了。”

徐先生清楚地记得,过去,这里一下雨就会泥泞一片。“现在,不管下多大的雨,只要雨一停,地面就没有积水了,来这里锻炼身体的人明显多了。”
作为全市首个“江、滩、城”三位一体的城市公园,青山江滩把环境、生态、海绵理念与休闲、娱乐、防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长江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横贯武汉市,流程145.5公里;汉江在武汉境内流程62公里。两江过境,以江为轴、南北两岸对峙,江河交汇、河湖连通。独特的“两江四岸”城市格局,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武汉江滩。
从汉口江滩到武昌江滩,从汉阳江滩到青山江滩,经过多年蝶变,曾经的防洪险滩已“变身”百里画廊,并将以更加和谐、友好、绿色的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形象呈现。
“十三五”期间,按照规划要求,武汉完成了客运港堤段及流通巷至江汉一桥堤段、武昌市区鄂航码头至电厂闸口段、汉阳江滩(杨泗港上游端至白沙洲大桥上游端)、武青堤(铁机路至武丰闸段)、环汉口绿道(江汉六桥至舵落口段)、汉口江滩(四期)、硚口江滩四期、汉江汉阳江滩(琴断口闸至长丰桥段及琴南段)等19.567公里长的江滩建设。
如今,全市已建成总长约70公里、总面积约74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60万平方米的两江四岸江滩滨水空间。
在亲水和亲民的理念下,两江四岸生态长廊正绵延展开,自然、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和谐。
大美东湖,百余公里绿道惊艳世界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44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09:54

东湖绿道。记者胡九思 摄


东湖绿道是国内最长的5A级景区城市环湖绿道,总长101.98公里,环抱面积33平方公里的东湖。从“十三五”开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东湖拥抱“绿道时代”。


2016年12月28日,28.7公里长的东湖绿道一期建成。市民和游客漫步湖边、走进森林,通过东湖绿道发现藏于东湖“深闺”中的美景。东湖绿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并向全球推介。


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二期开放。一期和二期扣环成网,连接成一条总长101.98公里的崭新东湖绿道。东湖绿道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措施改良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规划、人工湿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净化东湖水体,促进东湖生态系统修复。


2018年,东湖绿道三期继续提升文化内涵,精雕细刻东湖文化景观群,楚天台、行吟阁、长天楼、周苍柏纪念室、周小燕纪念馆、离骚碑等一批景点被修缮翻新,将浓郁的楚风汉韵融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中。


2019年,东湖绿道“变身”世界级最美山水赛道,军运会马拉松赛、自行车赛在这里开启美好的竞赛之旅。


2020年,东湖绿道节庆和周末丰富多彩的打卡新玩法加快武汉文旅复苏的步伐。中秋国庆期间,东湖绿道国潮嘉年华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深秋周末,骑行、散步、游玩,日均17万人次打卡东湖绿道。11月份,东湖以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示范河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畅游东湖绿道。东湖绿道已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蓝天净土,武汉颜值噌噌往上升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0:06

月,江城上空再现蓝天白云,武汉市民朋友圈再刷屏。记者金振强 摄
12月7日,在琴台大道(三环线至二环线)工程施工现场,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看到,工地全断面安装了扬尘检测仪和自动喷淋系统,还有雾炮机、防尘覆盖网等除尘“法宝”齐上阵。扬尘检测仪接入市城乡建设局数据平台,PM2.5、PM10等数据一旦超标,将立刻报警提醒停止施工,并自动启动喷淋系统。
秋冬季历来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期,武汉今年情况却有所不同。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武汉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2天,没有出现中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是2013年以来的最佳“成绩”。
“近年来,朋友圈频频被武汉的蓝天白云刷屏,武汉的颜值噌噌往上升。”这是很多网友的共同感受。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这是武汉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久久为功”的成果。“回顾‘十三五’,武汉的空气越来越清新。”
11月24日,经过3年施工,位于古田老工业区的原武汉力诺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完成验收。未来,这里将建设世界级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
硚口古田地区曾是老工业基地,制药、重化工、建材、制造、冶金等产业聚集,最多时曾有300多家工业企业。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从前的化工厂、农药厂等纷纷外迁,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随之启动。
“十三五”期间,武汉对全市农业用地、东湖风景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以及257家重点企业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摸排调查,确定有27个污染地块。为此,武汉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十多亿元,一批地块土壤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总体而言,武汉有效控制住土壤环境的风险,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
龟蛇锁大江,显山透绿极目楚天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0:17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