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0:31
龟山与蛇山隔江对望。记者李永刚 摄
12月9日上午,龟山北坡。民房拆迁后,山坡上绿草如茵,一座依山而建的三级叠水瀑布景观施工正在收官。12月底完工后,市民来到龟山风景区龟北路入口处附近,可在叠水瀑布旁拍照打卡。
与此同时,龟山南坡面积2.93万平方米的洗马长街片区景观提升工程也在紧张进行。这里原先是一片低矮平房,遮蔽着山体。我市先是花大力气拆迁民房,让山体显露出来。去年底,又启动该片区景观提升工程,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大巴停车场以及山林涵养区。其中,后者通过山林保育、林相改造,与新铺植的草坪组合,形成养眼的疏林草地景观。
山上景观也基本完成“变脸”:山脊新添了6个观景平台,新建了楚月桥、桂月亭、张公远眺平台等景观节点。眼下,人们站在龟山山顶,可以极目楚天,饱览大武汉都市风光。
龟山是武汉东西人文山轴的核心景点,也是城市地标性景观“龟蛇锁大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历史原因,龟山山体建筑物、构筑物较多,权属复杂,山体被蚕食较严重。市民要求“还绿”“透绿”的呼声强烈。去年,龟山风景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程启动。先后完成17处各类建筑拆迁共1.9万平方米。通过新建和提升,共计复绿4.2万平方米。
武汉共有466座山体。近5年来,市园林和林业等部门大力保护山体资源,恢复生态,提升景观,不断为市民增加绿色福祉。不仅对全市数十座破损山体进行了生态修复,还对中心城区内已建和在建山体公园内不必要的建筑物、构筑物予以拆除、拆迁,恢复绿化。除了龟山风景区外,武昌区蛇山斗级营山体,汉阳区米粮山、汤山,洪山区伏虎山等十余座山体均实施了显山透绿。
规划师赵中元:城市“伤疤”经修复变“绿肺”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0:42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0:56
2020年12月9日,龙灵山生态公园。记者詹松 摄
“在武汉城市发展历史中,历轮城市总体规划都强调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尤其是曾获评‘全球杰出贡献奖’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禁建限建分区、生态框架、绿地系统和山水园林城市等众多规划战略。”谈起武汉的生态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修复处处长赵中元脱口而出。
早在2015年,武汉就落实划定了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对范围内新建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对不符合准入要求的实行“零审批、零进入”。“基本生态控制线是为维护城市生态框架完整、确保生态安全、防止城市无序建设而划定的生态范围界限。”
2016年,《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控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从而实现了对生态空间的制度化管理。
“一方面严防死守,一方面主动出击,加快推进生态修复。”赵中元给记者举了硃山山体修复的例子。
硃山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曾是一片采石场。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植被被严重破坏,山体伤痕累累,留下数十个矿坑,成为城市“伤疤”。2015年,硃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工,通过对周边几座山头进行削坡整形和基本复绿,排除了山体地质灾害隐患。2019年,山体公园项目开工,如今正在施工建设中。
据了解,修复后的硃山将依托冰雪运动主题乐园,形成集亲子娱乐、山地运动、公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山体公园,成为城市“绿肺”。
近几年来,武汉市重点对江夏区、蔡甸区长山、东风矿区和三红矿区局部曾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施修复。同时,按照“以建促保”的思路,通过生态保护项目化的方式,武汉探索将山体、湖泊核心生态要素周边区域包装成郊野公园、绿道等生态建设项目,并将其实施建成,真正将生态要素保护下来。“例如,建成后的蔡甸区后官湖绿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既成了市民休闲游乐的郊野公园,又成了湖泊的生态保护界线。”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城更美了,是市民这几年来的切身感受。但是,规划工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赵中元告诉记者,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构建生态空间“一张图”。“‘一张图’可以帮助我们摸清生态资源家底、理清现状问题、明确修复重点区域,为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负责人高艳:公众广泛参与提升湖溪河治理满意度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1:06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1:23
1月26日,从华中科技大学穿流而过的湖溪河初露新颜。记者李子云 摄
2018年,湖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帷幕。这个包括初期雨水处理厂、河道拓宽疏浚和桥梁工程等的民心工程,如今两侧绿道已经基本成形,进入绿化、生态及景观工程最后施工阶段。说起两年多来的变化,项目负责人高艳感慨地对记者说:“公众广泛参与,让湖溪河治理看得见、摸得着。”
湖溪河南起珞喻东路,北至喻家湖,全长1.5公里,贯穿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这里原先“逢雨就内涝,无雨则异味”,夏天蚊虫滋生,气味难闻,严重影响师生的生活和学习。
作为项目负责人,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艳一开始就提出,湖溪河水环境的提升和在校师生息息相关,一定要把他们纳入到参与湖溪河治理的建言献策中。
如何听到在校师生的心声?《华科湖溪河综合改造和品质提升研究需求调查问卷》在项目初期应运而生。“我们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调查问卷中的20个问题层层递进,让高艳和规划师们进一步了解到师生的心声,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湖溪河深入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该项目在规划方案时,高艳和团队成员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6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河道治理出谋划策,并在方案评审阶段首次采用“7名主审专家+2名华科教授陪审专家+2名华科学生代表”全新评审会模式。“会上,老专家教授们建议,治理河道时尽量不要动‘大手术’,因为河道拓宽、大面积施工会给学校带来不便。”
高艳和团队成员在前期调查时就发现,如果改造力度太小,彻底治理湖溪河便是一句空话。“十几年前单纯的截污工程治标没治本,解决不了综合性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整治。”几经沟通,老专家教授们被说服了。最终确定的湖溪河治理方案包括3个目标,即消除黑臭水体、提升排涝能力、提升沿河景观。在最后的评审会上,老专家教授们对此赞不绝口,眼中满是期待,称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最系统的湖溪河治理方案。
高艳说,这些老专家教授纷纷拾起“老本行”,在方案设计阶段甚至手绘湖溪河上的桥梁,还取名“玉带”“书卷”等,并写出了相应的方案思路。
高艳说,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他们还采取问卷和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现场调查走访,对湖溪河沿线1公里内的师生、居民、商户、路人进行公众评议调查。
今年7月,在对湖溪河整治效果进行的100份调查问卷和抽样电话调查中,大家都表示对水体治理的效果非常满意,满意率达到100%。
大华铂金瑞府小区居民徐洁:全家爱到青山江滩“周末游”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1:34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1:48
大华铂金瑞府小区居民徐洁带着孩子在青山江滩游玩。
“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家买房后又换房。看着江边越变越美,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一直舍不得离开。”12月15日,徐洁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徐洁住在青山江滩公园二期附近的大华铂金瑞府小区,已有3年了。“这几年,青山江滩的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大学毕业的徐洁留在武汉上班,租住的是青山江边的房子。“那时候,整个江滩荒草丛生,只有几棵枯树,偶尔有一两只鸟从空中飞过,真的是‘除了沙滩还是沙滩’。”
之后的两年,徐洁在武汉结婚、生子,和丈夫一起购买了余家头橡树湾小区的房子。“当时,我和丈夫吃完晚饭就会出去走一走,偶尔走到江边,就能看到青山江滩正在建设,渣土车不停地进进出出,风一起,漫天飞灰。走一圈回到家,我们的鞋子上落了厚厚一层灰。”
青山江滩东靠临江大道,西抵长江,结合青山滨江商务区整体建设规划,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堤与滩融合在一起。青山江滩公园一期于2015年开园,二期于2017年开园。
徐洁说,她对开园那天印象特别深,她和丈夫带着孩子去江滩游玩。这里不光有儿童乐园,还有很多人在放风筝、打陀螺,热闹极了。“我们一家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
“再后来,我们又购买了大华铂金瑞府小区的房子,离青山江滩更近了,只需要3分钟就能走过去。”徐洁说,从那时起,她的丈夫每天在青山江滩晨跑。一到周末,全家还会带上准备好的食物,到青山江滩搭帐篷露营。“白天看美丽的江景、起伏的江水,晚上还能观看头顶的星空,我们觉得这样的周末游特别有意思。”
徐洁说,晚上开车回家,经过二七长江大桥,看着江边万家灯火,她感觉这座城市很美,越来越喜爱这座城市。“武汉越来越宜居,我们也越来越有归属感了。”
墨水湖小区居民陶大香:
臭水沟变花园,我不搬家了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1:59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2:11
墨水湖小区居民陶大香在墨水湖公园留影。
12月15日上午,居民陶大香又和往常一样,买完菜后到墨水湖公园转一圈再回家。“自从这里从臭水沟变成了花香四溢的公园,我们这些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在这里绕上一圈再回家。”
陶大香住在墨水湖小区。她告诉记者,她在这里住了18年,小区离墨水湖只有100米远。
“五六年前,墨水湖是一条谁也不愿意来的臭水沟。有个排污站的排污口正对着墨水湖排放污水,湖里一年四季散发着死鱼的恶臭味。家里的窗户根本不敢开,邻居们慢慢地都想搬家了。”谈起过去,陶大香直摇头,“这里的路也很不好走,高一脚低一脚的,坑坑洼洼,一下雨全是泥巴。”
2014年8月,墨水湖公园建设启动,主要是治理与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和湖岸环境。自此,墨水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陶大香说,因为住得近,她的感受最直观。“我看着墨水湖里清淤,湖岸铺砖、种树,刺鼻的臭味没有了,水也变得清澈起来。”
“去年,为了配合墨水湖公园建设,我们小区周边环境也改善了。”陶大香介绍,从墨水湖小区出去,沿路都重新种植了大树,安装了休闲座椅。小区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休闲座椅上聊天、晒太阳,行人也能够在树下乘凉或者休息。“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越来越舒适了。”
陶大香告诉记者:“以前,我看到墨水湖及周边环境差,灰了心,女儿也一直要我搬到她那里去住。没想到,现在这个片区环境治理得这么好。我就跟老伴商量,咱们不搬家了,就在这里安度晚年。”
联投花山郡小区居民杜惠英:朋友们现在都很羡慕我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