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未来五年蓝图已绘就,如何贯彻落实
武汉未来五年蓝图已绘就,如何贯彻落实?各部门负责人热议长江网 今天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日报 ,作者长江日报
12月18日,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决议》。全会锚定武汉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12月19日,全市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全会决议,将发展“蓝图”落实到具体工作,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力量。
奋力加快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实施交通支撑战略,致力打造“九州通衢”新枢纽。增开国际航线,大力发展水水直达、水铁联运、江海直达,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对武汉新港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挑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武汉新港要勇担“一主引领”抓手责任,落实‘同城发展’战略要求,为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当好排头兵。
“十四五”武汉新港将实施“12345”发展战略。
一是建成中部地区枢纽港。突破性发展“水水直航”“水水中转”“水铁联运”和“沿江带货”,建成服务辐射中部地区的核心枢纽港。
二是实现港航经济两大突破。推动武汉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建成服务流域及中西部区域的大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区域贸易及物流分拨业务,促进港航大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三大新通道。拓展武汉至日韩、东南亚等近洋航线,形成国际贸易新通道;探索开辟武汉至沿海地区港口直达航线,形成江海直航新通道;进一步拓展汉江、大运河及中三角省际航线,创新多样化内贸运输新通道。
四是提升新港空港综保区、航运交易所、电子口岸、产业中心等四大功能平台。
五是实施五大智慧工程。建设“智慧港口、智慧船舶、智慧口岸、智慧物流、智慧交易”,初步形成数据互联、人机协同、智慧决策、智能管控的武汉航运中心现代港航服务链和智慧航运经济新业态。
争做“六度”发改人,争创“六部”发改委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武康
市发改委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组织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全力推动市委《建议》落到实处。
发改部门将按照《建议》,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强化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地位,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全方位交流合作,引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增强武汉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级和效率。同时做到两个“坚持”,坚持更大力度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世界级滨
加强粮食和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全市发改部门要争做“六度”发改人,争创“六部”发改委;以思想有高度、认识有深度、业务有广度、服务有热度、执行有力度、决策有气度“六度”严格要求自己。要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真正当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前的参谋部、决策后的作战部、热心为民的服务部、重大事项的协调部、上下互动的联络部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宣传部“六部”。接续奋斗,推动“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
市经信局局长党蓁
市经信局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高质量推进五大产业新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装备、现代消费品、先进基础材料等优势产业转型提升,加快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电磁能、类脑科学、未来通信等未来产业。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短板弱项,集中资源攻关突破,引导企业、各类创新主体解决一批关键核心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大制造业技改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着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