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6:09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6:23

廖家未拆完的一间土屋

一技在身 却始终不能发家致富
1991年生的廖礼昆,初中毕业,看到家庭拮据,就决定学一门手艺,为家里减轻负担。
那年他16岁,开始在姐夫的修车铺里当学徒,每月200元。3年后出师,姐夫给他每月600元。
直到2011年,廖礼昆拿着攒下的200元,买了一部手机,只身闯荡武汉,在武泰闸一家修理厂,他拿到了2000元的月薪。
2012年春节,廖礼昆没赚到什么钱,却领回家一个媳妇,那年腊月十六,他们就在老家成了亲。
一见到廖家的破败房子,有心里准备的媳妇还是倒吸一口冷气:“还赶不上我老家。”但她认准了这个男人,相信有门好手艺,日子会过好。
成亲后,廖礼昆两口子合计,去武汉那点工资,刨除房租水电也攒不了什么钱,不如在老家做点事。
廖礼昆盘了一辆破面包车,跑运输,边照顾怀孕的老婆,没事时还帮着村民修农用车,赚点小钱。
当时村里很多人找到了生猪养殖的发家路子,各家日子都慢慢有了起色,唯独廖家垫底。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6:31

村里***人家都盖了新房
大树湾村老支书王安喜,是看着廖礼昆长大的,知道这孩子古道热肠,经常帮助村民,而且开车手艺很好。只是看他整天忙里忙外,却没找对赚钱的路子,又碰上了国家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便有心帮衬一把。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6:41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6:52

廖礼昆回家跟老支书打招呼
2015年,王安喜提出借1万元给廖礼昆,让他再凑点买辆好点的面包车,可以跑跑客运。
看着非亲非故的老支书这么帮他,廖礼昆颇为感动,只是自己实在凑不出钱,买不起新车。他干脆用老支书借给他的1万元,做起了修车铺生意。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7:02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7:14



只是那时村里没几家有车,修车铺的生意难见起色,他干脆停了,第二年就将1万元还给了老支书。
王安喜叹道:“去大城市闯闯吧,你有好手艺,别浪费了。”

找对路子 汽修产业助他脱贫
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一直攒不到钱。廖礼昆想再出去闯闯的心开始萌动。

2017年,他让老婆在老家带孩子,只身又来到武汉。在网上挂出简历,他看到***修理厂开的工资都是5000元一个月,却有一家互联网养车店开到了8000-10000元。
“这是什么厂能开这么高的工资?我有资格去试试吗?”廖礼昆内心正犹豫时,却突然接到了对方的电话。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7:25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7:36

“我们这里是途虎养车,今天下午你能来应聘吗?”对方向他发出了邀约。
只是刚来武汉,一切需要安顿,耽搁了几天,廖礼昆再去应聘时,那家店已经招满。不过正好兴业路店还缺人,廖礼昆一去,露了几手,就被留用了。
相比传统的修理厂是固定工资,这里的工作是多劳多得,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就算加班到深夜,他也乐意。
当廖礼昆收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他揉了几遍眼睛,数了几遍0,才确定没看错,是1万多元!
“在这干1个月,相当于在传统修理厂干3个月,我加油干,回家把房子修起来。”他当时心想。
他将1万元转给了父亲,并承诺每个月都打1万回来,让他安心盖房。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23 15:07:47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儿子突然每月往家里打1万元,吓到山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