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8:13
一座城,成为抗美援朝大后方02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这句话对经历过疫情的武汉人并不陌生。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早在数十年前,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就将这句话送给了丹东人民。
和朝鲜一衣带水的丹东,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出发地,也是抗美援朝的大后方。众多的部队从这里出发,大量的军需从这里转运,前线撤回的伤病员在这里救治,这也使丹东成为了美军攻击的重要目标。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8:23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8:35
1951年4月7日,24架美国军用飞机轰炸丹东市区和鸭绿江铁路大桥上桥,炸毁2孔钢梁,丹东铁路分局立即组织职工和家属会同志愿军官兵共1300余人昼夜抢修。4月12日,31架美B—29轰炸机在40余架战斗机掩护下,向丹东市三马路投重磅炸弹9枚,炸毁三马路古物市场,炸坏、炸毁1508间房屋,炸死99人,伤235人。
为了挽救朝鲜战场的不利局面,美国甚至不顾国际法和战争准则,多次在丹东市上空投掷细菌弹,撒布带有病毒的昆虫和***物体。为了对抗美国的细菌战,丹东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灭鼠灭虫,打预防针,建传染病医院和隔离病房。毛泽东曾专门题写一面“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的锦旗,授予丹东市宽甸县,丹东也因此被誉为“无蝇城”。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8:46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8:57
丹东不仅是抗美援朝的大后方,也是志愿军空军的前沿战场。丹东浪头机场、凤城机场等,都曾是志愿军空军的重要基地。85岁的老兵胡佐能,当时就是志愿军空军的一名发报员。他还记得,初生的人民空军为迅速弥补经验的不足,是由苏联空军实行一对一的岗位教学,“飞行员教飞行员,发报员教发报员,哨兵培训哨兵。”每次战斗之后,胡佐能都会和在机场等候的地勤人员一起,盼望着战鹰凯旋。他现在都还记得那些“丹东上空的鹰”的名字:焦景文、张积慧、刘玉堤。
一座桥,连通前线后方大动脉03
“70年了啊,当年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大桥,为保家卫国献身。如今来桥上走走,忆苦思甜,纪念英雄和烈士们。”10月12日,在丹东鸭绿江断桥上,一位拍录抖音视频的大爷,双手端着手机,从断桥上走过。
浅蓝色的桥身、青褐色的钢梁,这座历经111年风吹日晒和战火洗礼的“老人”,如今仍屹立在鸭绿江广袤浩荡的碧水之中。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9:07
丹东人把鸭绿江断桥称为“下桥”,把相邻的中朝友谊桥称为“上桥”。下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为当时日本殖民机构所建,并决定架设开闭梁式的铁路桥,两侧为人行步道。上桥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1990年10月中朝两国商定更名为“中朝友谊桥”。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9:16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9:29
这一对相隔不过百米的姊妹桥,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可磨灭的时代符号。在上桥竣工后,下桥改为公路桥,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乘坐吉普车,正是从下桥奔赴朝鲜战场。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下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从中国一侧走上断桥,记者发现桥身上有多处弹孔和弹痕,不少桥身的边角因被炮弹轰炸还变了形。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9:38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0-19 16:59:53
在下桥被炸毁后,上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但在铁路职工和志愿军官兵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抢修之下,这条炸不断的钢铁大动脉直到朝鲜停战,一直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躲避美军空袭,当时的志愿军部队和运输车队都是晚上通过,白天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