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5:59
江夏五里界。通讯员赵旋 供图
经计算,武汉环城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15万吨、粉尘20.4万吨,生产氧气57.11万吨。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6:08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6:19
《2019年武汉市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度全市植树造林2.8万亩,森林总面积达187.1万亩。
2018年,武汉市林业工作站和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共同承担科研课题《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评估报告经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等专家评审认可。评估报告表明,武汉市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定二氧化碳157.52万吨,释放氧气110.48万吨,相当于吸收了45万户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人均日消耗氧气0.75公斤计算,可满足403.5万人一年消耗洁净氧气的需求。
“环城森林的建设、成长是武汉森林发展的缩影。”据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武汉市几乎所有森林都是因人种植形成。18年来,这片环城的人工森林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绿色屏障,尤其占据了市中心边缘的部分区域。
克服人工缺陷 环城森林向自然森林演化
如今,武汉环城森林已成规模,乔木林和同事们开始了第二次步行环城森林的长征。
为了说明这次长征的意义,乔木林拿出一袋浙江楠的种子。
浙江楠是耐阴性树种,深根,抗风,自然高度3米—5米。
“我们把它种在环城森林里,看是否能生长。一旦成功,浙江楠和高大乔木间形成林间梯次分布,森林生态群落可以进一步丰富。”同期播撒的,还有耐阴灌木、耐阴花草种子等。乔木林和同事们想通过尝试种植新品种,完善环城森林的生态结构,减少人工抚育工作量,以期更少人为干预,让环城森林逐渐变得与自然森林一样物种丰富。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6:32
水杉。通讯员赵旋 供图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美好的自然从来都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妙在“杂”和“乱”。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是有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
乔木林说,“青山绿水”中的“青山”不是只有树,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乔木林所期待的人工森林近自然化,专业说法是对人工森林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式进行抚育,即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使人工森林物种丰富,逐渐更新到稳定的群落。它会解决人工森林生物多样性差、病虫害发生率高、森林和土壤退化等问题。同时,人工森林近自然化所带来的丰富物种能为各种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最终让城市生态向好。
“近自然”成为越来越多林业园林建设的观念。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是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
“‘千年秀林’并不是说每一棵树都能活上千年,而是说尊重自然,形成一个自然衍替、生生不息的千年森林。”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员工张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自然”是“千年秀林”建设时遵守的第一准则。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6:43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6:56
东西湖水杉。通讯员赵旋 供图
2018年6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元昌教授曾专程到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讲授了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
把城市人工森林向近自然化转变,也是我国法律规定中蕴含的内容。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森林法》把总则第三条修改为“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是首次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写入《森林法》,提示了指向未来的原则。武汉环城森林也理应遵守这些原则。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7:07
.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7:21
江夏樟杨。通讯员赵旋 供图
“这次步行环城森林,我们没有设定时间目标,就是边走边试,反复走,反复试,找出适合在武汉环城森林生长的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将其种在环城森林,使环城森林由人工森林向近自然化发展。”乔木林告诉记者,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是意义重大。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园林和林业局对武汉林业规划的思路包括见缝插林,在东西湖区汉江边、江北城市快速路、四环线下采取近自然化方式植树造林。
在乔木林身旁,公司负责人董炼和乔木林的同事一起,解决林带管护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查看种子,确定每颗种子种植的具体位置。同事李新玉和刘成在一旁记录着这片森林的相关数据,详细记录环城森林向近自然演化的技术过程,为环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近自然演化总结经验提供数据支撑。
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林间。也许到来年,这里的树下、泥土中将会有一棵棵灌木和“杂草”拱出的新芽。
自由的风
发表于 2020-12-1 15:4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