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专家企业家提出关键四点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长江日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12月21日,就“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家、企业家向记者表示,武汉要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三个高地,必须在体制上有新的尝试。
创新战略
争当国家创新布局要地武汉加紧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上月,《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朱增伟教授题为“石墨中激子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点”的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60T脉冲强磁场测量能斯特效应,彰显了脉冲强磁场设施在输运测量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武汉的国家脉冲强磁场装置是世界一流的设施,几年来我屡屡造访武汉,用这里的设施开展新的研究。”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女科学家塞巴斯蒂安教授说,如果没有武汉该中心的设备,她的研究小组将无法开展新的量子材料研究,而这些研究有望为未来提供再生能源。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她还专门发来邮件表达遗憾。
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内唯一的大型脉冲强磁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全国第一个落地在高校的国家大科学装置。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重要载体就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至少要有3个以上大科学装置。目前,武汉已建成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两个大科学装置,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合肥。
包括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内,武汉正密集启动规划一系列高规格实验室,以及大科学装置群,未来将托举起一个“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释放武汉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让科技创新成为武汉最大竞争力。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今年,继北京、上海、合肥后,深圳获批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当前,正值国家基础研究布局重新“洗牌”阶段,除抢得先机的京、沪、粤、皖外,南京、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地,竞争均异常激烈。
。
武汉光谷未来城的华为武汉研发基地。记者高勇 摄
。
全国科技兴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说,从整体来看区域之间竞争已经落到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三大焦点上,武汉必须加强特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李光说,武汉做基础研究有深厚优势,国家的攀登计划、火炬计划及各种高水平计划等,都赋能武汉,城市科技创新潜能亟待释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认为,全世界15%至30%最优秀的科学家汇聚的地方,才有成为“科学中心”的条件,武汉要建科学中心,必须使其成为新发现、新发明最活跃的区域。
创新活力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建设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
、